衛生保健和養生
一、衛生保健
隋代《諸病源候論》記載了當時人們對飲食衛生的認識。該書卷26列“諸飲食中毒侯”等十五候,多次強調“因疫病死者”、“著疫死者”、“皆有毒,不可食之”。該書卷34所述蠅瘺候中認為飲食清潔、不被蚊蠅玷污是十分重要的。《肘后方》中述有“治食中諸毒方”,明確提出“飲食中毒”概念。該書卷26對“飲食中毒”定義作了如下的論述,指出:“凡人往往因飲食忽然困悶,少時致甚,乃致死者,名為飲食中毒”。這是關于飲食中毒的一次理論性總結,該書還對動物傳染性疾病對人體的毒害作用進行了論述,這對于防止食源性疾病的發生是有重要意義的。
孫思邈對飲食宜忌問題作了多方面的科學論述,“常須少食肉多食飯”,“每學淡食”;又如“常食如飽中饑、饑中飽耳”;“食當熟嚼”“久飲酒者,腐爛腸胃”,并強調食后漱口,摩腹與散步等衛生方法。
唐代長安是我國古代一座建筑很壯麗的大都市,其衛生設施也很先進,例如在地下系統設置排除生活污水與雨水用的地下水道(在東門外中興路出土)和鐵閘門(在北門外紅廟坡出土),其中鐵閘門安置在水道的入口,作過濾渣物之用,在改善城市環境衛生方面與現代基本相似。唐代李肇《國史補》“鎖井而飲”的記載,可見當時人們更重視用井口加蓋的方法來保護水源。唐人還在井水中加礦物藥改善水質,如“唐李文勝家藥井,用朱砂、硫磺、金紀玉”(沈括《忘懷錄》),這類藥井所用藥物,可能是受神仙方士的影響,但這類藥物確有殺菌、澄濾而不使井泥上泛的作用,無疑是有衛生意義的。
早在晉代《肘后備急方》就有“尸注”的記載,即“死后復傳之旁人”。至隋代,《諸病源候論》卷24稱為“殃注”,并采取隔離措施。
關于預防疾病的優良傳統,在具體措施上也有發展。如《干金要方》“備急”卷中,介紹了應急藥物以備不測。對于傳染病更有不少預防的方法,如該書卷9“避溫”節作了集中的論述,飲屠蘇酒;或將避瘟藥如雄黃、朱砂、菖蒲、白芷等投入井中,消毒水源;或焚燒煙熏,消毒空氣;或佩帶身上、懸掛于門前室內;或用藥未涂體表局部和全身等等,現代研究表明,這些方法對于防疫均有一定的效果。
此期,有益于健身的運動也得到發展,如:“角抵”、“球戲”與“拔河”等。角抵相傳起源于戰國。至隋代,郡邑百姓每至正月十五日作角抵戲。唐代規定農歷正月十五日和六月十五日為角抵之期。唐皇如穆宗、敬宗、文宗、僖宗等都是角抵迷,如《角力記》載:“敬宗御三殿,觀角抵戲,一更三點方罷。”角抵相當于現在的“摔跤”,是增強體質的體育活動。唐代還有“打馬球”及“蹋球的運動,如唐懿德太子墓出土的巨幅打馬球壁畫。拔河在先秦時期原是一種軍事體育運動,到了唐代流傳民間。
二、養生與防治老年病
隋唐時期,導引、按摩、吐納、調氣、眼食等養生方法部有新的發展,除了養生保健之外,它門還用來治療某些疾病,尤其是與老年病防治相結合是其特點。
《諸病源侯論》雖不載方藥,但有45門、106侯病癥附有“補養宣導”法,轉錄《養生方》、《養生方導引法》達270條。治療范圍包括內科傷寒、溫病、雜病,外科、婦科、耳鼻喉口齒等,使以前零散的導引法得到初步的整理,并作為一種治療手段第一次系統地介紹給醫學界,至今仍有相當影響。
隋唐時期是我國佛教與道教的全盛時期。宗教家都比較重視心性的修養,靜功煉養是其重要的宗教實踐方法。較著名的有:智(538~597)在其著作中,系統地討論了調身、調息、調心,對我國靜功的發展頗有影響。唐代道士司馬承禎(647~735)主張動靜兼練,對煉養理論頗多闡述。女道士胡愔于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寫成《黃廷內景五臟六腑補瀉圖》,為后世所普遍遵循。
孫思邈則以吸取各家之說為特點,在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就有精神調攝、飲食調養、導引按摩、服食補益等各種養生的詳細而精辟的論述,如“古養性者,不但餌藥餐霞,其在兼于百行,百行周備,雖絕藥餌,足以遐年”,所謂百行周備,是指諸種養生方法兼行。其中指出“小有不好,即按摩推捺。令百節通利,泄其邪氣”(《千金要方·養性》),并介紹了“天竺國按摩法”、”老子按摩法”以及”黃帝內視法”和“禪觀法”等保健功法。
孫思邈養生學說的第二個特點是把養生與老年病防治結合起來,他提出養老必須陶冶性情,勞逸適度,住房宜緊固防風,在飲食方面要求預防便秘與腹瀉。
兩部《千金方》載有服食方59首,大多適合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點。如茯苓酥方、杏仁酥方等無病時能補養防病,有病時能祛病延年。總之,“人凡常不饑不飽,不寒不熱,善行住坐臥,言談語笑、寢食造次之間,能行不妄失者,則可延年益壽。(《千金翼方·養性·養老大例》)為我國老年醫學體系的形成創造了條件。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