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小兒夜啼中醫驗方
治小兒夜啼中醫驗方
夜啼是嬰兒時期常見的一種睡眠障礙。不少孩子白天好好的,可是一到晚上就煩躁不安,哭鬧不止,人們習慣上將這些孩子稱為“夜啼郎”。中醫認為小兒夜啼常因脾寒、心熱、驚駭、食積而發病。(1)脾胃虛寒,癥見小兒面色青白,四肢欠溫,喜伏臥,腹部發涼,彎腰蜷腿哭鬧,不思飲食,大便溏薄,小便清長。舌淡苔白,脈細緩,指紋淡紅。治宜溫中健脾。(2)心熱受驚,癥見小兒面赤唇紅,煩躁不安,口鼻出氣熱,夜寐不安,一驚一乍,身腹俱暖,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尖紅、苔黃,脈滑數。治宜清熱安神。(3)驚駭恐懼,癥見夜間啼哭,面紅或泛青,心神不寧,驚惕不安,睡中易醒,夢中啼哭,聲慘而緊,呈恐懼狀,緊偎母懷,脈象唇舌多無異常變化。治宜鎮驚安神。(4)乳食積滯,癥見夜間啼哭,厭食吐乳,噯腐泛酸,腹痛脹滿,睡臥不安,大便酸臭,舌苔厚膩,指紋紫滯。治宜消食導滯。我們在這里向您介紹幾個治小兒夜啼中醫驗方,供參考:
治小兒夜啼中醫驗方
1.蟬蛻5克,鉤藤6克,柏子仁6克,夜交藤3克,茯神5克,黃連3克,甘草5克,酸棗仁10克。水煎,每日1劑,分2服完。連用7天。
2.木通3克,生地5克,龍齒、石菖蒲、燈心草各3克。將上藥研末混勻,加蜂蜜調成餅狀,敷貼于雙足涌泉穴上,每24小時換藥1次,連用7天。
3.朱砂1克,五倍子2克,琥珀3克,五味子3克。將上藥研末混勻,用黃酒調成小餅狀,敷于臍中,膠布固定,每晚1次,連用5天。
中醫驗方就是臨床經驗證明確有療效的現成的中醫藥方,在臨床治療過程中突顯了很大作用。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