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后期的中醫辨證論治
月經后期的中醫辨證論治
月經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四五十天以上而行經的,稱為“月經后期”。或稱“經遲”、“經行后期”。
屬月經失調之一。其特點是僅表現為月經周期延長,而月經的經期基本正常,但常伴經量過少。如月經周期僅延后3~5天,且無其他不適者不作月經后期病論。如偶見一次后期,或青春期初潮后半年內,或更年期月經失調,有時后期,但都不伴有其他不適癥狀者,不屬于病證。月經后期以青年期及育齡期婦女多見,本病一般情況下預后較佳,經治療后大部分能恢復正常月經周期,少數患者因沖任提早衰竭(卵巢早衰),則恢復正常月經周期比較困難,終至閉經或提早絕經。本病相當于西醫的月經稀發。
【病因病理】
有虛、實兩方面,虛者可因久病體虛,營血不足;或長期慢性失血,飲食不當,勞倦過度,損傷脾胃,生化之源不足;或素體陽虛,或久病陽衰,均可導致血源不足,臟腑失于溫養,影響血的生化與運行,使血海不能如期滿溢,而致月經后期。實者可因外感寒邪或素多憂思抑郁,氣不宣達,可使寒凝或氣滯,血行受阻,沖任氣血運行欠暢,血海不能如期滿溢,而致月經后期。
【診斷要點】
1.月經周期超過7天以上,并連續出現三個月經周期以上為診斷依據,其月經量和經期基本正常,也有部分患者伴經量偏少。
2.育齡期婦女周期延后應與妊娠鑒別,尿液妊娠試驗名超和盆腔檢查都可予以鑒別。
3.內分泌激素檢查可了解內分泌激素紊亂情況,常檢驗的激素指標如 T、FSH、E2 、LH、P等。
【辯證分型】
1.血虛 月經后期而行,伴量少,色淡紅,下腹隱痛,頭暈眼花,心悸少寐,面色萎黃。舌質淡,脈細弱。
2.血寒 月經延后,量少色暗有血塊,小腹冷痛,熱敷痛減,肢冷畏寒。苔白,脈沉緊。
3.虛寒 月經后期,量少色淡,質清稀,小腹隱痛,喜用熱敷,腰酸乏力,小便色清,大便稀薄。舌淡,苔白,脈沉細弱。
4.氣滯 月經后期,量少色暗,或有血塊,下腹脹痛,胸脅及乳房脹痛。苔薄,脈弦。挾瘀者,經行下腹脹痛較甚,舌質紫暗或有瘀斑。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