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濕瘡
濕瘡是一種具有滲出傾向的瘙癢性皮膚病,其特點是皮疹多形、對稱分布、傾向滲出、劇烈瘙癢、反復發作,相當于現代醫學的濕疹。
中醫辨證治療濕瘡
1.濕熱浸淫證
主癥:發病急,皮損潮紅灼熱,瘙癢無休,滲液流汁。伴身熱,心煩口渴,大便干,尿短赤。舌質紅苔薄白或黃,脈弦滑或數。
治法:清熱除濕
基本方藥及參考劑量:龍膽草6g、梔子10g、黃芩10g、赤芍12g、地膚子15g、白鮮皮10g、馬齒莧30g、車前草15g、生甘草5g。
常用中成藥:龍膽瀉肝丸、皮膚病血毒丸等。
外用藥:
紅斑丘疹無滲出者,外撲青黛滑石粉(各等份)、六一散等,外涂爐甘石洗劑。
糜爛滲出者,用苦參、馬齒莧、黃柏加水煮沸后繼續煎煮20分鐘,放涼外洗或濕敷;或鮮馬齒莧洗凈搗爛外敷;或皮膚康洗液(稀釋1:50)外洗。擦干后外用植物油調黃柏面30g、青黛面30g、寒水石面15g等外用。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