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辨治蕁麻疹
蕁麻疹中醫名為“隱疹”,俗稱“風疹塊”,是皮膚黏膜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屬于過敏性皮膚病,多種因素可以誘發本病。
風熱型:皮疹色紅,遇熱則加劇,得冷則減輕,多春夏季發病。舌苔薄黃,脈浮數。藥用浮萍10克,荊芥10克,防風12克,金銀花15克,生地黃15克,牛蒡子10克,薄荷5克,黃芩10克,牡丹皮10克,蟬蛻6克,僵蠶6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風濕型:周身發風疹塊,皮膚紅腫,瘙癢劇烈,納差,食后則瘙癢更甚。舌質淡,苔白膩,脈浮滑。藥用蟬蛻6克,升麻6克,地膚子12克,葛根12克,赤芍12克,牡丹皮10克,荊芥10克,防風10克,羌活10克,獨活10克,川芎10克,柴胡10克,前胡10克,白芷10克,荷葉6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脾濕型:發疹時四肢不溫,脘悶納呆,神倦身困,口膩,腹脹便溏。舌淡苔白膩,脈沉滑。藥用地骨皮10克,五加皮10克,干姜10克,桑白皮10克,大腹皮10克,白鮮皮20克,牡丹皮10克,茯苓皮20克,冬瓜皮20克,白扁豆1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陽虛型:遇冷時即發風團樣皮疹,腫癢,全身畏寒較重,夏天亦如此。苔白膩,脈沉細。藥用附子15克,肉桂5克,鹿角片3克,巴戟天12克,仙茅10克,淫羊藿10克,熟地黃12克,山藥12克,山萸肉12克,茯苓12克,澤瀉10克,炙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氣虛血熱型:皮膚瘙癢起疹,時隱時發,小如麻點,為扁平硬結,高出皮上,一搔抓則連接成片。舌暗苔白,脈弦。藥用白鮮皮15克,黃芪30克,當歸10克,地膚子15克,熟地黃18克,玉竹10克,炒白芍12克,防風10克,連翹10克,牛蒡子10克,荊芥1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