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辨證論治白喉第 2 頁
3.陰虛燥熱
癥狀:低熱口干,咽燥作痛,咽部白膜干燥。舌紅少津,脈細數。
治法:養陰清熱。
方藥:養陰清解湯加減:生地黃、玄參、金銀花各12克,麥冬、牡丹皮、黃芩、連翹各10克,山豆根15克。
4.痰熱閉塞
癥狀:發熱咳喘,咳聲嘶啞,鼻翼煽動。舌紅苔黃,脈滑數。重者痰鳴唇紫,面色蒼白,呼吸困難。
治法:逐痰通閉,避穢解毒。
方藥:急服雄黃解毒丸,必要時行氣管切開術。外治可用巴豆朱砂膏敷貼印堂穴,8小時后局部起紅紫色小水皰,用針挑破,涂1%甲紫溶液,24小時后假膜即能縮小,3~4天完全脫落。輕者可用麻杏石甘湯加味:麻黃5克,杏仁、瓜蔞、金銀花、連翹各12克,生石膏30克,川貝10克,山豆根15克。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