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的中醫辨證論治第 3 頁
4.食滯胃腸
癥狀:先吐后瀉,嘔吐物有酸腐氣味,瀉下酸腐,瀉后痛減,伴有不消化之物,脘腹痞滿,不思飲食。苔垢濁或厚膩,脈滑。
治法:消食導滯,健脾和胃。
方藥:保和丸加減:神曲、山楂、茯苓各12克,半夏、陳皮、萊菔子、連翹、枳實、香附各10克。若食積較重,脘腹脹滿甚者,可加大黃10克,厚樸12克。
5.邪盛亡陰
癥狀:吐瀉頻繁,發熱口渴,煩躁不安,皮膚干燥,眼眶凹陷,唇干齒燥,尿短色濃,其則昏迷。舌紅絳而干枯,脈細數無力。
治法:救陰存津。
方藥:生脈散加減:人參12克,麥冬20克,五味子5克。可加青鹽適量,每日飲數劑以代茶,能飲為度。若煩躁或神昏者,可加用紫雪丹;若嘔惡不止者,可加法夏、石斛、知母、竹茹以生津養胃、降逆止嘔;以濕熱為主者,可加服葛根芩連湯;以暑濕為主者,加服新加香薷飲;以寒濕為主者,加服藿香正氣散;以食滯為主者,加保和丸,以達祛邪救陰之目的。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