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熱的辨證施治
郁熱的辨證施治
初春人體陽氣開始升發,積蓄了一冬的郁熱從內外發,容易引起一系列臟腑郁熱的癥狀。郁熱積聚于不同臟腑會有不同的癥狀,如聚于肺部可見咳喘、咽喉干痛、口干舌燥等;聚于心臟可見口腔潰瘍、心煩失眠、心律不齊等。特別是中老年人易產生郁熱,這是因為中老年人比年輕人怕冷,衣物穿得厚,透氣性較差,造成體內熱量難以散發;同時不少人有冬季進補的習慣,盲目食用很多大熱大補之品,形成郁熱。
心臟郁熱:中老年人心臟不好或長期失眠,容易產生心臟郁熱.表現為心胸煩熱、夜不成眠、面赤口干、大便干結或口舌生瘡。治宜清心瀉火,涼血滋陰,方用清心湯:黃連12克,黃芩12克,蓮子心15克,梔子12克,生地黃20克,牡丹皮15克,連翹20克,遠志15克,竹葉15克,石膏20克,元參15克,甘草6克,水煎;或取清心丸、猴棗散口服。
肝臟郁熱:多因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或熱邪內犯等引起。表現為頭痛、眩暈、口干口苦、心煩易怒、兩肋脹痛、耳鳴耳聾等。治宜清肝瀉火,方用清肝瀉火湯:龍膽草12克,柴胡15克,白芍15克,郁金15克,黃芩15克,生地黃20克,牡丹皮12克,元參15克,黃柏12克,香附12克,佛手15克,川楝子15克,元胡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或取瀉肝丸、丹梔丸口服。
脾臟郁熱:多因感受濕熱外邪,或過食肥甘酒肉,釀濕生熱所致。表現為腹部痞悶、食欲不振、惡心欲吐、肢體困重。治宜健脾除濕,方用健脾湯:黨參15克,白術12克,茯苓15克,陳皮12克,半夏15克,香附12克,砂仁12克,蒼術12克,蘇葉10克,柴胡12克,神曲15克,萊菔子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或取健脾丸、正胃丸口服。
肺臟郁熱:多因溫熱之邪從口鼻而入,或風寒入里化熱。內壅于肺所致。表現為咳嗽、痰稠色黃、氣喘息促,甚至胸痛、哮喘。治宜清肅肺氣,化痰止咳,方用清肺湯:黃芩12克,桔梗15克,連翹20克,魚腥草30克,金銀花30克,前胡12克,川貝母12克,半夏12克,杏仁12克,蘇子15克,萊菔子20克,蒲公英20克,甘草6克,水煎服;或取魚腥草合劑、蛇膽液口服。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