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辨治小兒腦癱
根據其臨床癥狀,屬中醫學“五遲”、“五軟”范疇。
中醫病因病機
肝腎虧虛:若肝腎精血不足則腦髓空虛,出現癡呆、失語、失聰、失明、智力發育遲緩等癥狀。肝腎虧虛,筋骨失養則出現肢體不自主運動、關節活動不靈、手足徐動或震顫、動作不協調等。
脾腎兩虧:若胎兒先天稟賦不足,腎精虧虛,后天脾胃運化功能失司,則筋骨、肌肉失養,可出現頭項軟弱不能抬舉、口軟唇弛、吸吮或咀嚼困難、肌肉松軟無力等癥狀。
肝強脾弱:肝木亢盛,則出現肢體強直拘攣,肢體強硬失用,煩躁易怒。木旺乘脾,致使脾上更虛,導致肌肉瘦削等癥。
痰瘀阻滯:痰濕內盛,蒙蔽清竅,則見智力低下;病程遷延,絡脈不通,瘀阻腦絡,氣血運行不暢,腦失所養,則毛發枯槁、肢體運動不靈、關節僵硬。
辨證論治
1.元氣不足證
[證候] 神氣怯弱,表情呆滯,形羸自汗,不語少言,耳失聰,目不明,肢體拘攣不用,關節屈伸不利等。舌苔白或舌體胖,脈細無力。
[治法]大補元氣,疏經通絡。
[方藥]補陽還五湯加減。主要藥物:黃芪、當歸尾、川芎、赤芍、桃仁、紅花、地龍等。
2.瘀血阻絡證
[證候]面色晦暗,肌膚甲錯,青筋暴露,筋脈拘急,上肢屈曲,下肢僵直或伴有疼痛。舌質紫暗或有瘀點,脈細而澀。
[治法]活血化瘀,通經開竅。
[方藥]通竅活血湯加減。主要藥物:桃仁、紅花、赤芍、老蔥、麝香等。
3.真陰耗損證
[證候]神倦乏力,腰酸腿軟,健忘失眠,煩急易怒,盜汗便干,手足心熱等。舌紅體瘦或有裂紋,苔少,脈細數。
[治法]滋陰益氣,溫通筋脈。
[方藥]補益地黃丸加減。主要藥物:鹿角、肉蓯蓉、巴戟天、菟絲子、桂心、熟地黃、牛膝、木瓜等。
4.脾氣虛弱證
[證候] 面色萎黃,倦怠懶言,四肢痿弱,手不能舉,足不能立,咀嚼無力,食少流涎,大肉陷下等。舌質淡,舌體胖邊有齒痕,脈細而弱。
[治法] 益氣健脾,升陽通絡。
[方藥] 補中益氣湯加減。主要藥物:黃芪、人參、白術、升麻、柴胡、當歸、甘草、陳皮等。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