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辨證治療面神經炎
面神經炎中醫學認為本病多由于人體正氣不足,絡脈空虛,風邪乘虛入中頭面陽明脈絡,使顏面一側營衛不和,氣血痹阻,經脈失養而發病。《諸病源候論》指出:“偏風口?肥翹逍槭芊紓?風入于夾口之筋邊,是陽明之筋,上夾于口,其筋偏虛,而風因乘之,使其經筋急而不調,令口?菲б病!保?說明本病是由絡脈空虛,風邪入中而得。風邪為六淫之首,百病之長,風邪入中經絡,易與寒、熱、疾等邪為患,且久病致瘀,瘀血阻滯,病程遷延。此外,鑒于外風與內風之間常可相互影響,外風可引動內風,內風亦可兼夾外風,故內外合邪為患,亦是本病發生和轉歸又一病因病機特點。 西醫對本病的病因尚未明確。一部分病人因局部受風吹或著涼而起病,故通常認為可能是局部營養神經的血管因受風寒而發生痙攣,導致該神經組織缺血、水腫、受壓而致病。或因風濕性面神經炎、莖乳突孔內的骨膜炎產生面神經腫脹、受壓、血液循環障礙而致神經麻痹。
本病通常呈急性起病,一側面部表情肌突然癱瘓,于幾小時內達到頂峰。部分病人在起病前幾天有同側耳后、耳內、乳突區的輕度疼痛,數日即消失。或壓迫面神經可產生不適感覺。多數病人往往于清晨洗面、漱口時突然發現一側面頰動作不靈、嘴巴歪斜。病側面部表情肌完全癱瘓者,前額皺紋消失,眼裂擴大,鼻唇溝平坦,口角下垂,露齒時口角歪向健側。病倒不能作皺額、蹙眉、閉目、鼓氣和噘嘴等動作。閉目時,則因眼球轉向上、外方露出角膜下緣的鞏膜。鼓頰和吹口哨時,因患側口唇不能閉合而漏氣。進食時,食物殘渣常滯留于病側的齒頰間隙內,并常有口水自該側淌下。淚點隨下瞼外翻,使淚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病側的眼輪匝肌反射減弱或消失,眼瞼震顫明顯減弱。
除上述癥狀外,還可因在面神經管中的被侵部位不同而出現一些其他癥狀。如面神經受損在莖乳突孔以上而影響鼓索神經時,尚有病側舌前2/3味覺障礙。如在發出鐙骨肌分支以上處遭受損害,則尚有味覺損害和聽覺過敏。膝狀神經節被累及時,除有面神經麻痹、聽覺過敏和舌前2/3的味覺障礙外,還有病側乳突部疼痛,以及耳廓部和外耳道感覺遲鈍,外耳道或鼓膜出現皰疹,構成所謂亨特綜合征。此外尚有病側的淚液分泌減少,病側面部出汗障礙,但此時無耳道內或鼓膜上的皰疹。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