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辨治紅斑性胃炎

紅斑性胃炎的病理表現主要是胃壁呈花斑樣變,癥候表現特征屬于中醫“胃痛”、“胃脹”等范疇。
一、紅斑性胃炎:脾胃痰濕癥
其主要表現有:胃脘疼痛或脹滿,大便不調,有時溏薄,有時干結,惡心嘔吐,舌淡苔白膩,脈滑。治當溫陽化濕,理氣祛痰,以二陳湯加味:清半夏,陳皮,茯苓,生姜,枳實,炙甘草,蒼術,石菖蒲等。方中以二陳湯理氣和中化痰,蒼術、石菖蒲開竅化濁除濕,生姜調和脾胃升降,枳實理氣降逆并制溫藥之燥,甘草調和藥性。方中諸藥相伍,以療脾胃痰濕癥至為恰當。
二、紅斑性胃炎:胃熱脾寒癥
其主要表現是:胃脘疼痛,尤其是在飲食時有胃脘燒灼感,胸中煩熱,大便溏薄,受涼則大便泄瀉或加重,少氣乏力,舌苔薄黃,脈遲或緩。治當清熱和胃,溫脾散寒,以枳實消痞丸加味:枳實,人參,白術,茯苓 ,甘草,黃連,干姜,清半夏,麥芽等。方中以人參、白術、茯苓、甘草益氣健脾和胃,以黃連、枳實清胃理氣,以干姜、厚樸溫脾理氣,以半夏、麥芽消食降逆,又以甘草調和藥性,諸藥相合而顯功。
三、紅斑性胃炎:脾胃濕熱癥
其主要表現是:胃脘痞滿或疼痛,或惡心嘔吐,或下利或大便溏泄,飲食不佳,舌紅苔薄黃膩,脈略數。治療當清熱燥濕,和暢中氣,以半夏瀉心湯加減:清半夏,黃連,黃芩,人參,大棗,干姜,炙甘草,桂枝,薏苡仁等。方中黃連、黃芩清熱燥濕,半夏燥濕和中,干姜監制黃連、黃芩苦寒太過,桂枝通達陽氣,薏苡仁助黃連、黃芩清熱祛濕,以人參、大棗、甘草補氣和中,又甘草調和藥性,諸藥相伍,以奏其效。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