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復口瘡之中醫(yī)辨治
www.x3hz.cn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點擊數(shù): 更新時間:2007-7-29 12:23:24 

口瘡可見于各種人群,尤多見于小兒,癥狀為牙齦、舌頭、兩頰內(nèi)側(cè)口腔黏膜處出現(xiàn)黃白色潰瘍面,患者局部疼痛,口角流涎,影響進食,好反復發(fā)作。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口瘡與維生素B2缺乏、菌群失調(diào)、胃食管反流等多種因素有關,但按此治療效果往往不令人滿意。
口瘡屬中醫(yī) “口舌生瘡” 范疇,多因嗜食肥甘厚味,或擇食偏食,或素體陰虛,或情志抑郁日久,導致心火上炎、濕熱內(nèi)壅、肝膽火旺而成。
證屬心火上炎者,有舌尖紅、尿短赤等表現(xiàn),治當清心利尿,方用導赤散加減,藥用生地、赤芍、蒲公英、花粉、蘆根、丹皮各15g,甘草梢、竹葉、通草、黃連各6g。
證屬濕熱內(nèi)壅者,有舌苔黃膩、口苦口臭、脈濡數(shù)或滑數(shù)等表現(xiàn),治宜清熱化痰、健脾除濕,方用黃連溫膽湯加減,藥用黃連、陳皮各8g,茯苓15g,竹茹、炒枳殼、法半夏、白蔻仁、菖蒲、郁金各10g,薄荷、生甘草各6g,大棗5枚,吳茱萸3g。
證屬肝膽火旺者,有舌邊紅、心煩易怒、脈弦滑等表現(xiàn),治當清泄肝膽實火,可用龍膽瀉肝湯化裁,藥用龍膽草、黃芩、通草各8g,柴胡、澤瀉、生梔子、生地、當歸各10g,車前子、蒲公英、敗醬草、赤芍、丹皮各15g,生甘草6g。
以上各證型所用藥均為每日一劑,先用生水浸泡2個小時,然后以大火燒開,再用小火煮20分鐘,連著煎煮兩次,分2~3次溫服。以10天為1個療程。
此外,在上述中醫(yī)辨證治療的基礎上,還可外涂冰硼散清熱養(yǎng)陰、收斂生肌,或含服單味中藥黃柏1~2片,每日3~4次,以10天為1個療程。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一般在一個療程內(nèi)均可治愈,口瘡病人可不妨一試。
口瘡屬中醫(yī) “口舌生瘡” 范疇,多因嗜食肥甘厚味,或擇食偏食,或素體陰虛,或情志抑郁日久,導致心火上炎、濕熱內(nèi)壅、肝膽火旺而成。
證屬心火上炎者,有舌尖紅、尿短赤等表現(xiàn),治當清心利尿,方用導赤散加減,藥用生地、赤芍、蒲公英、花粉、蘆根、丹皮各15g,甘草梢、竹葉、通草、黃連各6g。
證屬濕熱內(nèi)壅者,有舌苔黃膩、口苦口臭、脈濡數(shù)或滑數(shù)等表現(xiàn),治宜清熱化痰、健脾除濕,方用黃連溫膽湯加減,藥用黃連、陳皮各8g,茯苓15g,竹茹、炒枳殼、法半夏、白蔻仁、菖蒲、郁金各10g,薄荷、生甘草各6g,大棗5枚,吳茱萸3g。
證屬肝膽火旺者,有舌邊紅、心煩易怒、脈弦滑等表現(xiàn),治當清泄肝膽實火,可用龍膽瀉肝湯化裁,藥用龍膽草、黃芩、通草各8g,柴胡、澤瀉、生梔子、生地、當歸各10g,車前子、蒲公英、敗醬草、赤芍、丹皮各15g,生甘草6g。
以上各證型所用藥均為每日一劑,先用生水浸泡2個小時,然后以大火燒開,再用小火煮20分鐘,連著煎煮兩次,分2~3次溫服。以10天為1個療程。
此外,在上述中醫(yī)辨證治療的基礎上,還可外涂冰硼散清熱養(yǎng)陰、收斂生肌,或含服單味中藥黃柏1~2片,每日3~4次,以10天為1個療程。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一般在一個療程內(nèi)均可治愈,口瘡病人可不妨一試。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wǎng)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nèi)容只代表網(wǎng)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fā)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y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y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y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y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fā)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yī)藥發(fā)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fā)展規(guī)劃(2015—20… 0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