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綜合征的中醫辨治
干燥綜合征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口、眼干燥為常見表現,并可累及腎、肺、神經系統、消化系統等多個系統,河南中醫學院一附院風濕科周全博士說,干燥綜合征好發于30~40歲的女性或絕經期以后,發病率約0.3%~0.4%,在老年人群中高達0.77%。但由于本病的臨床表現多樣化,易被忽視或誤診。因此,如果有患者出現以下癥狀,可能是干燥綜合征的信號,應及時去風濕免疫科診治。1.口鼻干,吞咽饅頭之類的食物困難,舌面干燥、潰瘍或光滑如鏡面。
2.眼干淚少,異物感,眼瞼反復化膿性感染,甚至視力下降。
3.多個不易控制的齲齒,牙齒變黑,小片脫落。
腮腺、頜下腺反復腫大、疼痛。
4.全身乏力、低熱、肌肉關節痛、肌無力。
5.陰道、皮膚干燥、瘙癢,紫癜樣皮疹,結節性紅斑。
周全博士說,干燥綜合征屬中醫燥證范疇,其主要發病機制為津液的生成不足和輸布失常。津液的生成和輸布主要與脾胃、肺等有關,因此治療上必須抓住這幾個主要環節。
一 、養陰潤肺,開肺布津
津液之所以能輸布于全身,主要依靠肺的宣發肅降功能。肺氣宣發,能使津液向上,向外輸布于肌表;肺氣肅降,能使津液向下,向內輸布于內臟。肺的宣發肅降功能正常,津液才能正常輸布于全身,發揮其濡潤功能。若素體肺陰不足或燥邪內侵,損傷肺陰,使肺的宣發肅降功能失常,津液不能正常輸布,全身各部分失其濡潤,則會出現一系列干燥癥狀。因此,治療上必須兼顧兩方面,一方面需用養陰潤肺之品以補肺本身之陰液,常用天冬、麥冬、南北沙參、石斛等;另一方面,還需用一些宣肺之品以恢復肺的布津功能,常用桔梗、紫菀等。
二、清胃瀉火,益胃生津
在津液的生成方面,胃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津液來源于水谷,水谷經胃的受納腐熟后,傳于小腸,經小腸的泌別清濁化為津液,經脾轉輸于肺而輸布全身。若胃熱過盛,消灼津液,津液生成不足,也可引起一系列干燥癥狀,臨床上除口眼干燥外,還有面紅烘熱,口渴多飲,溲黃便干等。治療上需清胃瀉火,益胃生津之品,宜選用辛涼,甘寒之品,常用生石膏、知母、連翹、大黃、石斛、生地等。
三、健脾化濕,益氣升津
脾在津液的生成和輸布方面均起著重要作用。水液入胃,必須通過脾的運化功能才能化為津液,通過脾的升清功能將津液轉輸于肺而輸布全身。若脾氣虛,運化不及,水液不能化為津液,或脾的升清功能失常,不能輸津于肺,均可致水濕內停,造成津液的生成不足和輸布失常而出現干燥癥狀。臨床上除口眼干燥外,尚有納差,腹脹,便溏,舌苔膩等,這時用健脾化濕、益氣升津之品治療常取得較好療效,常用黃芪、太子參、山藥、白術、生薏苡仁、升麻、麥冬、五味子等。
四、滋陰補腎,清熱潤燥
干燥綜合征患病日久,出現口干甚,牙齒發黑,片狀脫落,眼干無淚,舌光紅無苔者,屬日久及腎,形成燥結五臟,這時應肺、胃、腎同治。常用藥為生熟地、首烏、天花粉、沙參、麥冬、紫菀、生石膏、知母等。
五、祛瘀通絡,疏通津道
津液是以經絡為通道輸布于全身,同時津液又是血液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津液長期不足血脈空虛,津枯血燥,血液黏稠,血流緩慢,而致血液停滯,絡脈瘀阻。由于干燥綜合征為一種慢性病,病程較長,因此臨床上多有絡脈瘀阻之象,如紫癜,舌暗或有瘀點、瘀斑等。這時單純用上述療法,由于津液輸布通道不暢,常療效不佳。因此治療上常用一些祛瘀通絡之品,以使經絡流暢,津液輸布通道暢通。常用桃仁、路路通、絲瓜絡等。
2.眼干淚少,異物感,眼瞼反復化膿性感染,甚至視力下降。
3.多個不易控制的齲齒,牙齒變黑,小片脫落。
腮腺、頜下腺反復腫大、疼痛。
4.全身乏力、低熱、肌肉關節痛、肌無力。
5.陰道、皮膚干燥、瘙癢,紫癜樣皮疹,結節性紅斑。
周全博士說,干燥綜合征屬中醫燥證范疇,其主要發病機制為津液的生成不足和輸布失常。津液的生成和輸布主要與脾胃、肺等有關,因此治療上必須抓住這幾個主要環節。
一 、養陰潤肺,開肺布津
津液之所以能輸布于全身,主要依靠肺的宣發肅降功能。肺氣宣發,能使津液向上,向外輸布于肌表;肺氣肅降,能使津液向下,向內輸布于內臟。肺的宣發肅降功能正常,津液才能正常輸布于全身,發揮其濡潤功能。若素體肺陰不足或燥邪內侵,損傷肺陰,使肺的宣發肅降功能失常,津液不能正常輸布,全身各部分失其濡潤,則會出現一系列干燥癥狀。因此,治療上必須兼顧兩方面,一方面需用養陰潤肺之品以補肺本身之陰液,常用天冬、麥冬、南北沙參、石斛等;另一方面,還需用一些宣肺之品以恢復肺的布津功能,常用桔梗、紫菀等。
二、清胃瀉火,益胃生津
在津液的生成方面,胃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津液來源于水谷,水谷經胃的受納腐熟后,傳于小腸,經小腸的泌別清濁化為津液,經脾轉輸于肺而輸布全身。若胃熱過盛,消灼津液,津液生成不足,也可引起一系列干燥癥狀,臨床上除口眼干燥外,還有面紅烘熱,口渴多飲,溲黃便干等。治療上需清胃瀉火,益胃生津之品,宜選用辛涼,甘寒之品,常用生石膏、知母、連翹、大黃、石斛、生地等。
三、健脾化濕,益氣升津
脾在津液的生成和輸布方面均起著重要作用。水液入胃,必須通過脾的運化功能才能化為津液,通過脾的升清功能將津液轉輸于肺而輸布全身。若脾氣虛,運化不及,水液不能化為津液,或脾的升清功能失常,不能輸津于肺,均可致水濕內停,造成津液的生成不足和輸布失常而出現干燥癥狀。臨床上除口眼干燥外,尚有納差,腹脹,便溏,舌苔膩等,這時用健脾化濕、益氣升津之品治療常取得較好療效,常用黃芪、太子參、山藥、白術、生薏苡仁、升麻、麥冬、五味子等。
四、滋陰補腎,清熱潤燥
干燥綜合征患病日久,出現口干甚,牙齒發黑,片狀脫落,眼干無淚,舌光紅無苔者,屬日久及腎,形成燥結五臟,這時應肺、胃、腎同治。常用藥為生熟地、首烏、天花粉、沙參、麥冬、紫菀、生石膏、知母等。
五、祛瘀通絡,疏通津道
津液是以經絡為通道輸布于全身,同時津液又是血液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津液長期不足血脈空虛,津枯血燥,血液黏稠,血流緩慢,而致血液停滯,絡脈瘀阻。由于干燥綜合征為一種慢性病,病程較長,因此臨床上多有絡脈瘀阻之象,如紫癜,舌暗或有瘀點、瘀斑等。這時單純用上述療法,由于津液輸布通道不暢,常療效不佳。因此治療上常用一些祛瘀通絡之品,以使經絡流暢,津液輸布通道暢通。常用桃仁、路路通、絲瓜絡等。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