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蜜丸的制作方法第 2 頁
2、配蜜:配蜜即以藥粉的重量按1∶1.2~1.5的比例配好蜂蜜(如1000克藥粉,配備1200~1500克蜂蜜;若藥料中含糖質、膠質或淀粉較多的,則以1∶1~1.2的比例配備即可)。
3、煉蜜:煉蜜即熬煉蜂蜜,其目的是去除雜質,破壞酵素,殺滅細菌,蒸發水分,增強粘性。
煉蜜時,先用武火將蜂蜜熬沸,然后改為文火慢熬,同時在旁邊放一碗涼水,并注意觀察蜂蜜的顏色。當發現蜂蜜泛黃沫時,用一根竹筷在蜂蜜中沾上一滴,然后把竹筷挪到涼水碗上方,讓蜂蜜滴入水中。如果蜂蜜在水中不散開而沉底,即“滴水成珠”,就算煉好了(若蜂蜜煉不到火候,便作不了藥丸,當然,火候太過也不好)。
煉蜜分為3種,即嫩蜜、中蜜和老蜜:“嫩蜜”是將生蜜加熱煮沸直到溫度達到105℃~115℃,過濾去沫即成,其顏色變化不顯著,失水量較少,稍帶粘性,適用于含較多淀粉、粘液質、糖類、脂肪等粘性較大的藥材制丸;“中蜜”是將生蜜加熱熬沸較長時間或將嫩蜜繼續加熱至116℃~118℃,泡沫呈淺紅色光澤,手捻有粘性,但不能拉成長的白絲,適用于含部分粘性或部分纖維的藥材制丸;“老蜜”是將生蜜加熱更長的時間或將嫩蜜、中蜜繼續加熱至119℃~122℃,使水分充分蒸發,氣泡呈紅棕色,有光澤,手捻甚粘,且可拉出白絲,適用于含大量纖維性或礦物等粘性較差的藥材制丸。
制蜜丸大多使用中蜜,1000克蜂蜜大約能出煉蜜800克左右;1000克中藥粉,大約須用煉好的蜂蜜1200克左右。
4、調藥與和藥:將熬煉好的蜂蜜用勺子倒入消毒盆盛裝的藥粉內,同時用粗竹筷在藥粉內攪拌,就象平時做餃子前加水和面一樣,邊倒蜂蜜邊調藥粉,當基本上看不到干藥粉時停止加蜜(注意不能加得太多,蜜多了藥丸不易成形)。
如果開始時蜂蜜的總量沒掌握好,此時在調蜜時就可根據藥粉的干濕度來補救。調好后,像和面一樣將藥和蜜在消毒盆內和成團狀。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