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教你識別真假烏梅
中醫教你識別真假烏梅
烏梅又名梅實、熏梅,俗稱酸梅,為薔薇科植物梅的干燥未成熟的果實。每年5月間采摘將成熟的綠色果實,稱為青梅,按大小分開,分別炕焙,火力不宜過大,溫度保持在40℃左右。當梅子焙至六成干時,須上下翻動,注意盡量別翻破表皮,使其干燥均勻。一般炕焙2~3晝夜,至果肉呈黃褐色起皺皮為度。焙后再燜2~3天,待變成黑色即成烏梅,可以藥用。

烏梅性溫,味酸,入肝、脾、肺、大腸經,具有斂肺、澀腸、生津、安蛔的功效,用于治療肺虛久咳、久痢、久瀉、痢疾、便血、虛熱煩渴、蛔厥嘔吐、腹痛、牛皮癬、胬肉等癥。市場上有以同科植物山杏的果實經加工冒充烏梅,使用時注意鑒別。
真品烏梅
干燥果實呈扁圓形或不規則球形,直徑1.5~3厘米,表面烏黑色或棕黑色,皺縮,凹凸不平,有的外皮已破碎,核露于外;果實一端在果柄脫落處有明顯的凹陷,果肉質柔軟;核堅硬,棕黃色,表面有眾多的凹點及網狀紋理,內含淡黃色的種仁1枚,卵圓形,極似杏仁;聞之氣特異,口嘗味極酸。
偽品山杏
干燥果實呈類圓形或扁圓形,表面灰棕色、暗棕色或烏黑色,皺縮不平有毛茸;果肉薄且質硬而緊貼果核;果核為扁圓形,表面較光滑,具有溝狀邊緣,質堅硬,內有種子1粒,呈扁心形,黃棕色或暗棕色;聞之氣微,口嘗味酸澀,其酸味遠不及真品。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真品烏梅的水煎劑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對炭疽桿菌、白喉和類白喉桿菌、多種葡萄球菌、枯草桿菌及肺炎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對須瘡癬菌、絮狀表皮癬菌等致病真菌也有抑制作用。而偽品山杏雖為同科植物,但不具備真品烏梅的各項功效,故不可代替烏梅藥用。
另外,市場上還有劣質的烏梅。這些烏梅雖為正品,但它們有的未經烘焙燜炙或是烘焙燜炙不到家,使其核果不呈烏黑色,而是呈現棕紅色;有的肉薄、酸味弱。這些劣質烏梅質量達不到藥用標準,使用時會影響療效,亦應細辨之。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