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教你識別真假榧子
中醫教你識別真假榧子
榧子又名榧實、玉山果,為紅豆杉科植物榧的種子。榧又名野杉,為常綠喬木,生長于山坡,野生或栽培。每年4月開花,次年10月種子成熟,呈核果狀。種子成熟后采摘,除去肉質外皮,取出種子,曬干即可入藥。其性平,味甘,具有殺蟲、消積、潤燥的功效,用于治療蟲積腹痛、小兒疳積、燥咳、便秘、痔瘡等癥。《本草新編》云:“按榧子殺蟲最勝,但從未有用入湯藥者,切片用之至妙,余用入湯劑,蟲痛者立時安定,親試屢驗,故敢告人共用也。凡殺蟲之物,多傷氣血,惟榧子不然。”《本草衍義》亦載:“榧實,大如橄欖,殼色紫褐而脆,其中子有一重粗黑衣,其仁黃白色,嚼久,漸甘美。”市場上有以粗榧科植物三尖杉樹的干燥種子冒充榧子。早在明代汪穎所著的《食物本草》中就記載:“榧有一種粗榧,其木與榧相似,但理粗色赤耳,其子稍肥大,僅圓不尖,〈神農本草〉柀子即粗榧也。”粗榧即三尖杉的別稱,它與榧子系兩種榧實,既不同科,又不同種,使用時注意鑒別,下面中醫教你如何識別真假榧子。

真品榧子
外觀呈卵圓形,長2~4厘米,表面灰黃色或淡黃棕色,一端鈍圓,有一橢圓形的疤痕,色較淡,在其兩側各有一個小突起,另一端梢尖;外殼質硬脆,破開后內面紅棕色,有麻紋,種仁卵圓形,皺而堅實,表面有灰棕色皺縮的薄膜,仁黃白色,富含油性;聞之氣微粗香,口嘗味微甜,嚼的越久,味道越甘美。
偽品三尖杉子(粗杉)
外觀呈紡錘形,長2~2.5厘米,個頭比正品小,表面棕紅色,具縱向條紋;外殼質硬但不脆,除去后內種仁表面灰棕色,兩側各具一條明顯的邊棱,有紅棕色或類白色的鱗毛;聞之氣微無香味,口嘗味微苦。臨床報道,榧子有較好的殺蟲作用,每日吃炒榧子90克,治療鉤蟲病、絲蟲病效果顯著,如配合使君子、蒜瓣煎服,則療效更佳。而粗榧科三尖杉樹的干燥種子不具備上述功效,且按《本經》還記載,粗榧的種子有毒,故不可代替榧子使用,入藥要仔細辨別,慎之又慎,以防誤用中毒。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