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安胎作用的中藥有哪些
具有安胎作用的中藥有哪些?
紫蘇:性微溫,味甘、辛,具有解表發汗、寬胸利膈、順氣安胎之功。適用于妊娠期風寒感冒及脾胃氣滯所致的胎動不安、胸脅脹滿、惡心嘔吐等癥,常與陳皮、砂仁等配伍。臨床觀察發現,蘇梗安胎效果優于蘇葉。
黃芩:性寒,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之功,適用于懷胎蘊熱之胎動不安,常與白術、當歸等配伍。也可治療妊娠期濕熱瀉痢、黃疸及肺熱咳嗽、高熱、熱毒熾盛之出血、瘡瘍腫毒等。
桑寄生:性平,味甘,有祛風濕、益肝腎、強筋骨、固沖任、安胎之功,多用于肝腎精血虧虛之胎動不安、胎漏下血,常與阿膠、川續斷、菟絲子等同用。
砂仁:性溫,味辛,能化濕行氣、溫中止嘔、止瀉、安胎。適用于妊娠初期胃氣上逆所致之胸悶嘔吐、胎動不安等,常炒熟研末單用或配蘇葉、藿香、黃芩、白術、當歸等一同使用。
艾葉:性溫,味苦、辛,有溫經止血、散寒調經、安胎之功,適用于下元虛寒或寒客胞宮所致的胎漏下血、胎動不安,常與香附、當歸、小茴香、川續斷、桑寄生等同用。
白術:性溫,味甘,具有補氣健脾、燥濕利水、和中安胎之功。適用于脾虛氣弱之胎動不安,可配陳皮、茯苓、黨參、生姜等使用。還廣泛用于懷胎蘊熱(配黃芩、梔子、白芍等)及血虛(配當歸、白芍、生地等)、腎虛(配桑寄生、續斷、山藥、山萸肉等)所致的胎動不安。
菟絲子:性溫,味甘,能補腎益精、養肝明目、固元安胎,用于肝腎不足之胎動不安,常與續斷、桑寄生、阿膠等配伍適用。還可用于腎虛之腰痛、消渴、尿頻帶下,肝腎不足之眼目昏暗、視力減退及脾腎虛瀉等。
杜仲:性溫,味甘,具補肝腎、強筋骨、安胎之功,適用于肝腎虧虛、下元虛冷之胎動不安、妊娠下血、習慣性流產等,可配續斷(共研末)、棗肉為丸服,或配續斷、菟絲子、阿膠等煎服。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