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教你識別真假丁香
中醫(yī)教你識別真假丁香
丁香又稱丁子香、公丁香,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芳香濃烈,沁人心肺,通常在每年9月至次年3月間花蕾由青色轉為鮮紅色時采收,其性溫,味辛,入胃、脾、腎經,既可做為高級香料,又有很高的藥用價值。丁香花蕾經蒸餾所得的揮發(fā)油稱為丁香油,亦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據測定,丁香油主要成分為丁香油酚、乙酰丁香油酚、β-石竹烯以及水楊酸甲酯、齊果墩酸、對氧萘酮類鼠李素等,具有溫中、暖腎、降逆的功效,用于治療呃逆、嘔吐、反胃、瀉痢、心腹冷痛、疝氣及各類癬疾。市場上有以樟科植物桂樹帶萼的幼果(肉桂子)及葉柄冒充丁香,使用時應注意鑒別,下面中醫(yī)教你如何識別真假丁香。

真品丁香:外觀呈短棒狀,長1~2cm,紅棕色至暗棕色。下部為圓柱狀略扁的萼管,長1~1.3cm,寬約5mm,基部漸狹小,表面粗糙。萼管上端有4片三角形肥厚的萼,上部近圓球形,具花瓣4片,互相抱合。將丁香的花蕾剖開,可見多數雄蕊,花絲向中心彎曲,中央有一粗壯直立的花柱,質堅實而重,放入水中即下沉。丁香富含揮發(fā)油,用指甲劃之,可見油質滲出,聞之有濃烈的香氣。
偽品肉桂子:外觀呈倒卵圓形,長0.5~1.2cm,直徑0.6~0.7cm,明顯比正品個頭小。其宿萼呈環(huán)狀,邊緣具不明顯的六道淺裂,表面暗棕色,有皺紋,下部延長成果柄。宿萼內有橢圓形幼果,黃棕色,頂端稍平截,表面上有微凸的花柱殘基;質地不如丁香堅實,入水不沉;用指甲劃之無出油現象,聞之雖有香氣,但遠不如真品濃烈。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公丁香還有抗菌作用,水浸液或煎劑對許蘭氏黃癬菌、白色念珠菌等多種致病真菌及葡萄球菌、鏈球菌及白喉、綠膿、大腸、痢疾、傷寒等桿菌均有抑制作用。同時,還具有健胃、驅蟲、止牙痛的作用。所含的丁香油酚還有麻醉、降壓與抗驚厥的作用,而偽品肉桂子及其葉柄與丁香不屬同科植物,雖具有一定的香氣,但不具備丁香的功效,故不可代替丁香入藥。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fā)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y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y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y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y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fā)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yī)藥發(fā)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fā)展規(guī)劃(2015—20… 0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