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教你識別巴豆真偽
中醫教你識別巴豆真偽
巴豆又稱江子、巴米,為大戟科植物巴豆的種子,每年8、9月份果實成熟時采收,曬干后,除去果殼,收集種子,曬干即可入藥。其性熱,味辛,有毒。入藥多經過炮制,或取仁,或制霜。把巴豆用黏稠的米湯浸拌,置日光下曝曬或烘裂,搓去皮簸凈即為巴豆仁;取凈仁碾碎,用多層吸油紙包裹,加熱微炕,壓榨去油,每隔兩天壓榨和換紙,連續六、七次至油盡為度,碾細過篩即為巴豆霜。

巴豆入胃、大腸經,具有瀉寒積、通關竅、逐痰、行水、殺蟲的功效,用于治療冷積凝滯、胸腹脹滿急痛、血瘕、痰癖、水腫等癥,外用治喉風、喉痹、惡瘡疥癬等癥。市場上有以同科植物毛果巴豆的干燥果實冒充巴豆,使用時注意鑒別,下面中醫教你如何識別巴豆真偽。
真品巴豆
干燥種子呈橢圓形或卵形,略扁,長約1~1.5厘米,直徑約6~9毫米,厚約4~7毫米,表面灰棕色至棕色,平滑而少光澤;種阜在種臍的一端,為一細小突起,易脫落;合點在另一端,合點和種阜之間有種脊,為一略隆起的縱棱線;橫斷面略呈方形,種皮薄而堅脆,剝去后可見種仁,外包膜狀銀白色的外胚乳;內胚乳肥厚,淡黃色,油質,中央有菲薄的子葉2枚,胚根細小,朝向種阜的一端;聞之氣無,口嘗味微澀,而后有持久的辛辣感。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