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養生法——生物鐘養生
養生的最早記載可見于《黃帝內經》,經后人不斷實踐發揮,才有順應四時之養生、五臟養生、情志養生、飲食養生、動靜結合養生等。古書上說,“飲食有節,起居有常”、“恬惔虛無,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歸結起來就是自然養生、規律生活。
古今中外,健康長壽者養生之道千差萬別,但有規律的生活,卻是共同的。規律生活還被列為世界衛生組織健康基石之首,這是人體內的“預定時刻表”,即“生物鐘”在支配著生命正常運轉的節律。如果人的生物鐘運轉與大自然節律合拍,就能實現“以自然之道養自然之身”目的,叫生物鐘養生。國際上稱生物鐘養生為最佳養生法,是自然養生的最高境界。
生物鐘養生在人的生命活動中居于領導地位,所以要把規律生活養成習慣。現把逐日養生的“定時”項目列出。
定時覺醒與起床 早晨5點30分至6點30分(按季節調整)生物鐘處于上升時期,腎上腺分泌功能激素形成旺盛,此時覺醒說明睡眠已充足。睡眠比吃飯更重要,而定時覺醒比睡眠還重要。所以有“養生睡覺先”“睡眠勝似醫療”等說法。睡眠充足是益智、強體、抵御疾病的最基本手段。為完成生物鐘由睡到醒的轉換,醒后還要“懶床五分鐘”舒暢心情,迎接新的一天。還可進行揉腹、叩齒、咽津、提肛等活動。讓人體節律平穩完成由臥到立起的過渡。起床后主動飲水內洗滌,促進大腸蠕動。定時排便,可有效排毒,防止便秘。定時晨練,可在室內活動,如梳頭、搓臉、轉睛、挺腹、按摩等,早晨運動不宜劇烈。
定時飲水與三餐 水是生命之源,可活命、強體,用量最好每天不少于1600~2000毫升以上。一天中最佳喝水時間有四個:早晨起床后喝300毫升,上午10時左右與下午3~4時左右各喝500~700毫升,睡覺前1~2小時左右喝300毫升,可降低血黏度,但喝水要因人因時而異。早餐7點為宜,午餐以12點為宜,此時消化腺分泌加強,可以吃飽。晚餐以18點為宜,要少吃。要講究食品衛生,養成慢食、節食、雜食、淡食、鮮食、軟食、稀食等飲食習慣。每天吃20多種以上食物,不要偏食,以素為主,適當葷食,七八成飽為度,食后20分鐘再散步活動,促進消化,加速血液循環。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