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葉養生經驗方
艾葉養生經驗方
艾葉,味辛而苦,性溫有小毒,入足三陰經(肝、脾、腎),具有溫經散寒、調經止血及安胎的作用,適宜于虛寒性出血癥,尤以治療虛寒性崩漏(功能性子宮出血)效果最好。如果配伍得當,還可用于吐血、衄血、咯血等。本品還是安胎是要藥,治療胎動不安,每與阿膠、桑寄生同用。
下面為您提供幾個艾葉養生經驗方:
艾枕 取細軟熟艾1千克,用布包做成艾枕。每天晚上枕用艾枕,對風寒濕引起的頭痛、頭重有良好效果。如果長期枕用,可以預防感冒、頸椎病及面神經麻痹等。
灸治呃逆 艾條點燃,放于床頭,熏10分鐘,可治頑固性呃逆。
艾葉泡足治咳嗽 艾葉50克,放入1500毫升沸水中,煎15分鐘,待水溫稍低,將雙足置于藥液內浸泡,每晚睡前1次,每次15~20分鐘,治療因風寒所致的咳嗽,3~5天即可治愈。
艾袋 用布縫成15厘米×25厘米的布袋,內裝500克細軟熟艾。將艾袋敷于臍腹部,可以預防和治療中老年人臍腹冷痛,或婦女寒性痛經;敷于肩部,可以緩解肩周炎之痛;敷于腰部,可以預防和緩解寒濕性腰痛。
艾墊 將細軟熟艾制成鞋墊,厚度為3~5毫米。將艾墊墊在鞋內,能治療和預防寒濕腳氣、足癬、凍瘡等。
灸療 用艾條灸治穴位或病變部位,是中醫傳統療法之一。常用的灸法穴位如下:①足三里:調理脾胃,補益中氣,通達經絡,增強體質。 ②三陰交:補益肝腎,調理月經,聰耳明目,固齒堅骨。③關元:補益脾腎,升陽舉陷,溫暖子宮,調理月經。④命門:溫暖腎陽,祛風散寒,壯腰強骨,固精止帶。
艾附溫中丸 艾葉、吳茱萸、川芎、白芍、當歸各 90克,制香附180克,續斷45克,生地30克,肉桂15克,共為細末。米醋打糊為丸。每服9克,日服2次。此丸具有益氣補血、溫經散寒、行氣止痛的作用,用于婦女子宮虛寒,白帶增多,面色萎黃,倦怠乏力,食欲不振,月經不調,少腹冷痛,久不受孕等。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