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治中老年皮膚瘙癢
老年保健:針灸治中老年皮膚瘙癢
中老年皮膚瘙癢癥,多見于60歲以上的老年人。常見患者全身皮膚干燥,有糠秕樣脫屑,甚或基底潮紅,有抓痕,結痂但無滲液,甚至苔蘚樣化,瘙癢呈陣發性,輕重不等,夜晚嚴重的臨床表現。瘙癢可以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部位,以容易受到摩擦的如四肢的伸側和皮膚多皺折的部位居多。
《素問·上古天真論》言:“……女子,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丈夫,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八八天癸竭,精少,腎藏衰……”說明人過中年臟氣漸衰,氣血虧乏,陰虛火旺易生風化燥,致肌膚失養。秋冬春季節,天氣干燥寒冷,風寒之邪極易襲入又客居肌膚,內外合邪致肌膚失養出現皮膚干燥或肌膚甲錯,皮膚瘙癢、脫屑等。治宜滋陰養血祛風。
主穴取血海、太溪穴。令患者將一側下肢充分暴露并取舒適仰臥位,常規消毒后毫針直刺太溪穴0.8寸,施以捻轉補法一分鐘后留針30分鐘,并隔10分鐘加強手法一次。留針同時,醫者右手持艾條,將點燃端對血海穴處施以溫和灸15分鐘,以局部溫熱但不致燙傷為度。左右兩側穴位交替施術每日一次,10次一療程。
血海穴是足太陰脾經穴,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兩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隆起處。《金針梅花詩鈔·血海條》曰:“緣何血海動波瀾,統血無權血妄行。”可見其有引血歸經、治療血分諸病的作用。遵《醫宗必讀·痹》“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古訓,以艾條在血海穴處溫和灸可以起到溫通經絡、祛濕逐寒、養血活血、祛風止癢的功效。太溪穴名意指腎經水液在此形成較大的溪水,乃腎經腧穴、原穴,位于位于足內側,內踝后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刺激該穴既可以清虛熱滋陰、補益腎精、壯陽強腰,又能調肝理氣、交通心腎,不但是腎經的大補穴,更是全身的大補要穴。該法通過滋養陰血,使化生有源,精微充足,肌膚得養,營衛調和,衛外堅固,再予艾灸以活血祛風止癢,使膚潤、風止、癢自滅,標本同治對治療老年性皮膚瘙癢癥療效確切,值得推廣。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