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時節的養生保健第 2 頁
充足睡眠解秋乏
秋季晝夜溫差變化比較大,運動能給身體以良性的刺激,使人的體溫調節機制不斷處于緊張狀態,有助于提高人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提高心血管系統的功能,從而更容易適應進入冬季后的氣候變化。宜選擇輕松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如慢跑、散步、登山、太極拳等,適時有度地進行。此外,還需順應“春困秋乏”的生理反應,保證充足的睡眠。每次運動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注意動與靜的合理安排,不宜過度勞累,更不可經常大汗淋漓,使陽氣外泄,傷耗陰津,削弱機體的抵抗力。
收神斂氣緩秋悲
從藏象說來看,肺與秋氣相應,肺氣虛者對秋天氣候變化特別敏感。秋風冷雨,花木凋零,萬物蕭條,常會讓人在心中引起悲秋、凄涼之感,易產生抑郁情緒,所以還應注重調攝精神養生。
應有“心無其心,百病不生”的養生素質,養成不以物喜、不為己悲,樂觀開朗,寬容豁達,淡泊寧靜的性格。收神斂氣,保持內心寧靜,以減緩秋季肅殺之氣對精神的影響。
天氣干燥,氣候寒熱多變,稍有不慎就容易傷風感冒,許多舊病也易復發,故此時節被稱為“多事之秋”。
因此,養生對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導引等方面進行調攝時,應注重一個“和”字。要順應秋天的氣候變化,適時增減衣服,做到“秋凍”有節,與氣候變化相和諧。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