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之谷雨養生篇第 2 頁
坐骨神經痛是指在坐骨神經通路及其分布區內的疼痛而言。多表現在臀部、大腿后側、小腿踝關節后外側的燒灼樣或針刺樣疼痛,嚴重者痛如刀割,活動時加重。本病屬祖國醫學的“痹證”范疇,痹有閉阻不通的含義。其病因不外乎風、寒、濕邪侵襲經絡,致使該經氣血痹阻不暢所致。根據臨床癥狀不同,可分為四種類型:感受風邪為主的,疼痛呈游走性者,稱為行痹;感受寒邪為主的,疼痛劇烈者,稱為痛痹;感受濕邪為主,表現酸楚、麻木、困重者,稱為著;發病急劇,伴有發熱癥狀者,稱為熱痹。凡是患上坐骨神經痛者,都應根據上述四型,辨證施治,以疏通經絡氣血的閉滯,祛風、散寒、化濕使營衛調和而痹病得解。
三叉神經痛是面部一定的部位出現陣發性、短暫性劇烈疼痛。本病多發生于面部一側的額部、上頜或下頜部。疼痛常突然發作,呈閃電樣、刀割樣難以忍受。該病的發病年齡多在中年以后,女性患者較多。其病因病機多為感受風寒之邪,客于面部經絡,致使經絡拘急收引,氣血運行受阻,而突然疼痛。《素問·舉痛論》說:“寒氣入經而稽遲,泣而不行,客于脈外則血少,客于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另有肝氣郁結,郁而化火,飲食不節,食滯生熱,肝胃之火上沖于面以及素體陰虛,房勞傷精,致陰虛火旺而導致本病的發生。此外,牙、口腔、耳鼻等疾病都能誘發本病。在施治過程中,要究其病因、辯其病癥。對感受風寒者,要以疏通氣血為主;肝胃郁火者,以瀉肝胃之火;陰虛火旺者,應以滋陰降火之法。針刺對該病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谷雨節氣的氣溫雖以晴暖為主,但早晚仍有時冷時熱之時,對早出晚歸的人更應加倍小心地呵護自己,避免不必要的痛苦發生。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