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賦
中醫藥賦
泱泱中華,醫藥古遠,《黃帝內經》,《難經》解難,三墳之書,理論源泉。醫史如銀河之久長,中藥似繁星之耀眼。神農嘗百草之滋味兮,一日遇毒七十回,三品分類藥性辨,《本經》《別錄》,本草初建,《雷公炮炙論》之成書兮,彰本草學之神奇,藥學寶庫華彩添。唐有官修之本草兮,卷秩浩博,圖文并茂,新穎獨特,影響深遠,創世界醫藥先例,日本廣為讀傳。宋設藥局,一大創舉世界嘆。李氏時珍,《本草綱目》集大全,畢生精力,廣收博采廿七載,成就卓然,半部明史耀光斕。本草研究盛行兮,中西交爭,頑強發展,保萬民與福祉兮,中醫中興,國泰民安。
傳統之學,人文厚重如天,民族精粹,學派似錦紛繁。漢有張機仲景,醫中之圣撰《傷寒》,理法方藥合一,辨證論治基奠。從晉至今,歷代推崇,傷寒學派逐步建。醫家圭臬,群方之祖,龐朱成方功千年,柯氏韻伯,堪稱典范,按方類治,辨證當先,六經為百病之立法,陰陽總綱執簡馭繁。
金元四家,各領風騷,至今可參,劉河間重運氣,亢害承制釋闡,自成寒涼一派,門人私淑承傳。易水元素,臟腑議病,遵經重典,用藥制方重脾,東垣豐富發展,天益三焦辨治,好古脾腎顧全。從正攻邪,內外兼顧,汗吐下,三法治驗,《儒門事親》傳世,起疾救死效顯。丹溪養陰,特色彰見,王安道,盡得朱傳,極深醫源奧妙,亢害承制再闡。真是,四家學術各呈紛繁貌,《內》《難》經典終為共同源。
明薛己糾弊端,溫補學稱先賢,治病求本,先天后天;孫氏一奎,著重命門;鄞縣獻可,易醫精湛,溫陽散郁,立身《醫貫》;《景岳全書》,二綱六變;華亭士材,《知要》《必讀》,醫學普及,一大貢獻。扶陽流派,鄭氏欽安,而今火神薪火傳,杏林春色盡滿園。
吳又可創溫病,補古人之不殆,瘟疫傷寒,辨析有別,后世醫家,精進不斷。師愈天士,鞠通生白,海寧孟英,體系完善。丹心同鑄防疫墻,余暉齊照萬民暖。
醫和療頑疾,醫緩診膏肓,扁鵲治尸厥,中醫神奇顯,華佗制麻散,世界堪領先。精誠方大醫,思邈定規范。《醫林改錯》,清任敢先。有西醫傳入,中西融貫,看鹽山錫純,成就非凡。凝天地浩氣,聚古今豪邁,誰叫中醫重見天,全新中國大發展,定國策,尋大師,繼往世絕學,承先圣真傳。老外來中國,中醫魅力添,針灸術,世衛贊,神效又低碳,中藥新工藝,劑型大改觀,高效更簡便。
嗟乎!經曰:陰平陽秘兮精神治,經絡藏象兮整體觀,五行運氣兮天人合,岐黃護佑兮享天年。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