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藥招幌勝“酒旗”
古代中藥招幌勝“酒旗”
幌子,原稱“望子”,也叫“招旗”,是懸掛在店鋪門前的簡明易懂、一目了然的經營標志物,目的是讓人知曉其所賣商品的形式或服務的內容。
幌子的起源年代今已無從查考,據說其來歷主要與氣候有關。北方冬天寒冷,從前的店鋪既無現在的陳列窗,門窗又沒有可供鑲嵌的玻璃,大冷天只能緊閉窗門,甚至還要擋上棉布簾子,顧客在外面根本不知道店內的經營內容,商家為了招攬生意故而在門前懸掛起作為經營標志的幌子。清人徐珂在《清稗類鈔·農商類·市招》中說:“有用字兼繪形者,更有不用字、不繪形,直揭其物于門外,或以象形之物代之,以其人多不識字也。如賣酒者懸酒一壺,賣炭者懸炭一支,而面店則懸紙條,魚店則懸木魚,俗所謂幌子者是也!
用幌子招徠顧客,起源很早。春秋戰國時期,宋國有個賣酒的攤販,仿效統兵作戰的將帥,把一面旗子高懸起來,四面八方的酒客望風而來,由此招攬到了更多的生意。當時著名的大思想家韓非把此事記載在《韓非子·外儲說右上》中,有“宋人有沽酒者……為酒甚美,懸幟甚高”云云?梢姡呵飼r期已有用旗幟為幌子的“酒旗”。
小商小販可以在市場中坐賈,也可以走街串巷行商。行醫雖然是一種特殊的經營活動,同樣既可以在鄉間野嶺之中游走四方行醫售藥,也可以在民居市井之中設立固定場所坐堂出診。于是,以買藥行醫為職事的岐黃業界,也有了反映自己行業特色、各具千秋的幌子。
實物幌
即以實用物直接作為表明行業性質或店家傳統的招幌形式,也就是賣什么商品,懸掛什么商品,有的商品過大就用商品的一部分來代替。這種幌子,特別適合于吸引認字不多的顧客,其最大特征是直觀效果好和形式變化無窮,因此識別功能也最強。
中藥雖有草木、蟲獸、金石之分,但其中以草木類居多,故而古代稱中藥為“本草”。于是,有的藥鋪就用一束象征草藥的干草懸掛在門前作為店幌,還有的直接懸掛龜殼、鹿角、虎骨等名貴藥材為幌子,以此彰顯氣派,并起到了引人注目的宣傳效果。宋元時河南洛陽醫家于門首懸掛龜殼作為招幌標識。元?孟漢卿《魔合羅·四折》云:“(高山云)我入城時,曾問人來,那人家(賽盧醫家)門首吊著個龜蓋……門前又有個石船(藥碾子)。”清人夏仁虎在《舊京瑣記·市肆》中寫道:“舊日都門市肆亦頗留心廣告之術,特極幼稚耳……雷萬春之鹿角膠,門上掛大鹿角……皆是引人注意。他若刀剪鋪之王麻子、眼藥鋪之馬應龍則轉相仿效,各不下數十字,互稱老鋪,爭執可噱!北M管清人認為這些幌子“極幼稚”,但這些生動的實物幌子都能引起人們的廣泛注意,其廣告效果應該還是十分明顯的。
江湖上還有用動物作幌子,玩蛇耍猴,聚眾賣藥的!兑膱灾尽酚涊d:“臨州(今甘肅臨洮)有人以弄蛇貨藥為業!蓖嫔呷怂u,常是特效的蛇傷藥。上海人相信蛇膽明目,蛇皮能養顏,毒蛇更佳,故時常找尋賣毒蛇商販。有專取蛇膽者,也有整條買了泡酒的。商販手中纏的活蛇,便是他的幌子。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