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醫常見的外治方法
壯醫外治法常見的有如下幾種:
陶針療法:為古代壯醫傳統療法。用陶片或瓷片洗凈,在患者體表特定部位進行淺刺以治療疾病的方法。古代常用于治療瘴毒、痧毒等病。其取穴不循中醫經絡,而是對體表分野取穴,通調氣血,補虛瀉實,實為特色之一。
骨弓刮法:用馬、鹿等獸骨制成骨弓在患者的頭頸部、肩背部等部位進行刮治的一種療法。或選用不同藥物的根莖作為刮治工具,如對壯熱實證,常用芭蕉根蘸石灰水刮治。邪毒深入,則用野芋根刮治,是壯醫解毒祛邪、內病外治的又一寫照。
角吸療法:是壯醫最具特色的傳統療法之一。常用山羊角、黃牛角等作為器具,于體表選定穴位上置壯藥一小塊,藥塊中央放可燃物如小油捻子或酒精棉球,不能溢出藥塊邊緣,點燃加熱后用角罩蓋。呈現負壓,產生作用。此便開“拔罐之先河”。
藥線點灸療法:采用經過藥物泡制的苧麻線,點燃后直接灼灸患者體表的一定穴位,以局部的刺激,通過經絡傳導,調整機體氣血歸于平衡,使人體各部恢復正常的功能,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一種外治方法。此法經后世壯醫藥科研人員的進一步整理完善,成為壯醫較有影響的療法之一而流傳全國以至海外。
挑針療法:又叫挑治療法,是以針(刺)挑破皮膚纖維使之微微出血的一種外治方法。此療法治療范圍較廣,一般疾病都可運用。
藥治療法:是采用中草藥煎水熏洗治療疾病的方法。該法借助藥力和熱力,以通透肌腠,散寒除濕,活血祛瘀。可用治四肢關節不利,中風后遺癥等。
陶針療法:為古代壯醫傳統療法。用陶片或瓷片洗凈,在患者體表特定部位進行淺刺以治療疾病的方法。古代常用于治療瘴毒、痧毒等病。其取穴不循中醫經絡,而是對體表分野取穴,通調氣血,補虛瀉實,實為特色之一。
骨弓刮法:用馬、鹿等獸骨制成骨弓在患者的頭頸部、肩背部等部位進行刮治的一種療法。或選用不同藥物的根莖作為刮治工具,如對壯熱實證,常用芭蕉根蘸石灰水刮治。邪毒深入,則用野芋根刮治,是壯醫解毒祛邪、內病外治的又一寫照。
角吸療法:是壯醫最具特色的傳統療法之一。常用山羊角、黃牛角等作為器具,于體表選定穴位上置壯藥一小塊,藥塊中央放可燃物如小油捻子或酒精棉球,不能溢出藥塊邊緣,點燃加熱后用角罩蓋。呈現負壓,產生作用。此便開“拔罐之先河”。
藥線點灸療法:采用經過藥物泡制的苧麻線,點燃后直接灼灸患者體表的一定穴位,以局部的刺激,通過經絡傳導,調整機體氣血歸于平衡,使人體各部恢復正常的功能,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一種外治方法。此法經后世壯醫藥科研人員的進一步整理完善,成為壯醫較有影響的療法之一而流傳全國以至海外。
挑針療法:又叫挑治療法,是以針(刺)挑破皮膚纖維使之微微出血的一種外治方法。此療法治療范圍較廣,一般疾病都可運用。
藥治療法:是采用中草藥煎水熏洗治療疾病的方法。該法借助藥力和熱力,以通透肌腠,散寒除濕,活血祛瘀。可用治四肢關節不利,中風后遺癥等。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