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輕視民間中醫的力量
——由樊建川創建地震博物館所想到的
王昆文 四川省自貢市
樊建川先生的地震博物館,是在5·12汶川大地震之后以最快的速度創建起來的(據說初步建成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至今不過兩個多月,尚未正式對外展出,而搜集到的展品已多達15000件。相信今后還會源源不斷地增加。
這是一個民間博物館。當國家正在全力組織抗震救災及災后重建,還未來得及建立地震博物館的時候,我們的民間人士已迅速地行動起來了。他們派出人員和車輛,深入災區,在廢墟上和抗震救災的軍民中開展搜集工作,千方百計地尋求反映和見證這場重大地質災害的各種證物及相關背景資料,以使人們永遠不要忘記這段歷史、這段傷痛。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由此使我聯想到,我們眾多的民間中醫也一定蘊藏著一股發展和振興中醫的強大力量,決不可小視和低估。一旦這種力量被開發和釋放出來,就會成為推動中醫事業迅猛發展的強大動力。這是一支自發的、不需要國家從經濟上扶持的、極具創造性和潛力的隊伍。君不見,當年的同仁堂、胡慶余堂等這些享譽海內外的知名大藥房,不就是民間人士創辦的嗎?這一次在英國倫敦舉行的中醫藥周活動,其中參與舉辦中醫藥文物展覽的也是一家民間中醫藥博物館——北京御生堂。歷史上遺留下來的那么多浩如煙海的中醫藥書籍,其絕大部分也是靠民間人士的力量刊刻發行的,其間積累了多少熱愛并關注中醫發展人士的心血。
目前的醫療衛生體制,就好似當年還沒有實行改革開放的農村,沒有實行土地承包責任制,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得不到充分發揮。這種體系一旦改變,就爆發出了巨大的熱情和能量。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劉國恩教授說的好:中國內地醫療困境的根源,恰恰是因為市場化的改革還不到位,只有徹底打破國有醫院的壟斷,實行公平競爭,并對每個公民而不是國有醫院進行補貼,醫療價格才會從壟斷定價回歸到邊際成本定價,才能真正保證普通百姓受益。
我個人認為,把大部分中醫藥資源集中在國有醫院里未必能取得最佳的社會效益,未必能滿足老百姓對中醫藥的需求,未必更有利于中醫的繼承與發展。創辦更多小型的中醫診所,會更親民、便民;開中藥房也是公辦不如民辦。比如筆者所在的市區內,幾家個體經營的中藥房,經營狀況都明顯好于一些單位經營的,他們那兒都有坐堂醫生。許多時候看病取藥的群眾還要排隊等候,而他們每看一次病,大多只花十幾元錢。這就是說,民間中醫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人民群眾需要他們。只有充分認識和發揮民間中醫藥人員的力量和積極性,允許他們自辦診所和藥房,允許他們自由開業,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也才能產生更多的名藥房、名診所、名中醫。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