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民間中醫還要加把勁
民間中醫,就是散布在民間、沒有吃上皇糧,沒有在縣級以上醫院內行醫的所謂體制外人員。他們大多憑借自已學得的中醫知識及一技之長,憑著對傳統醫學的信仰、熱愛和忠誠,服務在社會的基層——市井里巷或街坊小鎮,哪怕是在集市,在田間,在藥鋪,都可以見到他們的身影。
這些人中,既有經過嚴格的師徒傳承,或祖傳,或自學成才的專職醫生,也有不少業余的中醫藥愛好者;既有能治療內、外、婦、兒各科雜病的全科醫生,也有僅能治療某一專科或某一病癥的普通平民;既有在固定的場所坐堂應診或開個體診所者,也有在集市或地攤上賣草藥或膏藥,或拔火罐、搞針灸推拿按摩者,其中也包括那些在舊時代所稱的走方郎中或串鈴醫。他們的文化程度和醫學水平參差不齊,有高有低,但他們大多具有一定的臨床實踐經驗,絕不搞繁雜的檢查或化驗之類,因此更易于為民眾所接受。有的民間中醫甚至還有一兩項“絕活”或“一招鮮”而受到群眾的青睞。老百姓一般都認識和了解他們。由于他們頭上一般都沒有什么專家教授之類的頭銜,表現得很隨和,沒有什么架子,因此民眾找他們求診并不難,也絕不需要仰視。
民間中醫里藏龍臥虎,其實并不乏佼佼者,如扁鵲、華佗、孫思邈、李時珍、張錫純等,他們都是民間中醫的杰出代表。據記載,作為溫病大家之一的王孟英行醫不辭辛勞,“遠道有求診者,先生每乘小艇夜行”。張錫純先生亦曾自題其照片詩曰:“獨有拳拳消未盡,同胞疴癢系私衷”——這是一種什么精神?這就是民間中醫可貴的醫德和敬業精神,這也是現時代的許多專家教授們自嘆弗如的。
清代醫學家趙學敏重視民間醫生,他對走方醫的評價和要求是比較高的。他說:“昔歐陽子暴利幾絕,乞藥于牛醫;李防御治嗽得官,傳方于下走。誰謂小道不有可觀者歟?”他認為,走方醫應盡可能多地掌握藥性、治病的知識與技能,如此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民間醫生,就像當年的扁鵲那樣周游四方,隨俗為變。
我曾經見到過一幅足以表現民間中醫行醫的畫圖,畫得很生動形象。即是:在一間茅屋門前,在一株大樹下,一位民間醫生坐在一張小凳上,正在為一位老者的背上施術,像是在為他的背上的瘡開刀排膿,老者大張著嘴。在這個病人前面,有一位漢子使勁地拉著病人的手臂,像是在安慰和鼓勵他,讓他再忍耐一點。而另一個小孩,只有幾歲大,躲在這個漢子的身后,像是有些害怕。在這個醫生的身后還站著一個助手,像是他的徒弟,正在攤開手上的一張黑膏藥,準備給患者貼上。病人的旁邊還站著一個婦女,大概是家屬,正全神貫注地注視著這個醫療的過程。畫面上共有6個人,都緊緊圍繞著治病這件事來表現,畫得既簡潔又傳神,我由于很喜歡這幅畫,于是請朋友把它翻拍后并放大,嵌入一個鏡框中,掛在室內的墻上隨時觀賞。我認為,應當感謝這幅畫的作者,為我們真實地描繪了這樣一幅民間醫生的行醫圖,很有鄉土氣味。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