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中醫成長的若干特點及啟示
民間中醫成長的若干特點及啟示
作者:福建中醫學院公共管理系 蔡建鷹 陳鴻儒
民間中醫系指非公立的,以師承、家傳、自學等非正規中醫學歷教育形式掌握中醫藥理論、方法、正骨、針灸等治療方法,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的個體執業者。迄今尚未見到關于民間中醫成長特點的探討。我們根據“福建民間中醫”課題的問卷調查、個別訪談,發現民間中醫的成長存在著鮮明的特點,這些特點對中醫高等教育有著深刻的啟示。
一、民間中醫成長的若干特點
1、從物性學中醫 調查顯示,民間中醫均有在中藥房抓藥配伍、上山采藥、親嘗青草藥、種植草藥、加工炮制中藥的經歷。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原為務農的莊稼漢,后愛上中醫,從事中醫并很有自信心。中國中醫研究院西苑醫院岳美中曾指出:“中醫學重要思想之一,就是人與自然相應”,“從物理體會醫理,更是學醫者應當時時、事事留意的地方”,“物性給人的啟示,是一般書本中沒有的。可見善學醫者,還應善體物性。”民間中醫的上述成長經歷所體現的就是從物性學中醫的特點。關于中醫的學科性質與特殊性,有一種觀點認為,中醫是博物科學。博物科學是科學最原始的形態,它“首先不是功利的,而是要領悟自然,溝通自然”,其特點“要聆聽自然、傾聽自然,對自然保持一種虔誠的態度”;“博物學改變的是科學對待研究對象的一種心態。……所有的博物學家都對事物本身有一種熱愛,有一種同情和了解”;“可以起到溝通科學和人文的作用。”關于中醫是否是博物科學,尚須探討。但至少可以說,發間中醫從物性學中醫正是博物學家的態度。
2、運用直覺、心悟的方法診治病人 接受“福建民間中醫”課題組調查的民間中醫,年齡最大76歲,最小41歲;從醫時間最長50年,最短20年。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