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是穴的來歷
就"阿"字而言,《漢書·東方朔傳》顏師古注,是"痛"的意思,因其按壓痛處,病人會"阿"的一聲,故名為"阿是"。阿是之稱見于唐代《千金方》中:"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掐)其上,若里(果)當其處,不問孔穴,即得便快成(或)痛處,即云阿是,灸刺皆驗,故曰阿是穴也"。因其沒有固定的部位,故《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簡稱《玉龍經》)稱"不定穴",《醫學綱目》稱"天應穴"。其名雖異,而其義皆同。溯本求源乃始自《內經》所言之"以痛為腧"。這類腧穴既無具體名稱,也無固定部位,而是以痛處為穴,直接進行針刺或艾灸,有的往往有比較固定位置的效果顯著。
《靈樞·五邪》說:"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素問·繆刺論》也說:"疾按之應手如痛,刺之"。《素問·骨空論》還說:"切之堅痛,如筋者灸之"。說明或痛、或快、或有特殊感應之處,都有阿是之意。近代又稱"壓痛點"、"壓敏點",但不一定是阿是穴。有的經穴或奇穴亦以壓痛取穴。如《靈樞·背腧》:"腎腧在十四焦(椎)之間,皆挾脊相去三寸所,則欲得而驗之,按其處,應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說明取經穴時,也可按壓痛點取穴。又如奇穴中的闌尾穴、膽囊穴等,莫不以所在的一定部位上再以壓痛,或特殊感應為準而刺之。就是說經穴或奇穴,亦可應用阿是之法取之,但應與阿是穴相區別,不能混淆。
《靈樞·五邪》說:"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素問·繆刺論》也說:"疾按之應手如痛,刺之"。《素問·骨空論》還說:"切之堅痛,如筋者灸之"。說明或痛、或快、或有特殊感應之處,都有阿是之意。近代又稱"壓痛點"、"壓敏點",但不一定是阿是穴。有的經穴或奇穴亦以壓痛取穴。如《靈樞·背腧》:"腎腧在十四焦(椎)之間,皆挾脊相去三寸所,則欲得而驗之,按其處,應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說明取經穴時,也可按壓痛點取穴。又如奇穴中的闌尾穴、膽囊穴等,莫不以所在的一定部位上再以壓痛,或特殊感應為準而刺之。就是說經穴或奇穴,亦可應用阿是之法取之,但應與阿是穴相區別,不能混淆。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