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中醫不是“科學”未嘗不可
關注中醫:說中醫不是“科學”未嘗不可 張效霞 山東中醫藥大學
●中國古代沒有“科學”,是因“科學”指的是在近代歐洲才出現的科學理論、實驗方法、機構組織、評判規則等一整套東西。對于醫學的本質屬性,由于其研究和服務的對象是具有生物和社會雙重屬性的人,由此而決定了醫學絕對不會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科學”。在西方,醫學并不屬于“科學”的范疇。
●把醫學看作當然的“科學”,是因自近代以來在中國知識界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唯科學主義”——“科學”被視為絕對真理。說“中醫不是科學”,一是可以消除所有一切對中醫的無知與偏見,二是可以糾正把西醫模式和思維方式作為中醫發展思路和框架的觀念。
通過對近代以來中醫的發展歷程進行梳理后,筆者發現,影響和制約中醫的最大桎梏就是將中醫視為“科學”,并運用“科學”的觀念、標準、理論和方法,來認識、評判、驗證、解釋、改造傳統的中醫,以致造成對中醫理論的干擾、扭曲、閹割、排斥。因此,現在是到了我們中醫學界理直氣壯地說出“中醫不是科學,不要用科學的標準來要求我”的時候了。
然而,要論證“中醫不是科學”,卻是一個既復雜又簡單的命題。說它復雜,完全可以就此寫成一部洋洋數十萬言的專著;說它簡單,其實用一個“三段論”式的話語就能證明。
中國古代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科學”
關于中國古代有沒有“科學”的問題,在1949年以前的一些著名中國學者看來,中國古代當然是沒有“科學”的。早在1915年,任鴻雋就在《科學》雜志“創刊號”上發表了《說中國無科學之原因》一文,并且說:“故吾國之無科學,第一非天之降才爾殊,第二非社會限制獨酷,一言以蔽之曰,未得研究科學之方法而已。”1921年,馮友蘭在哥倫比亞大學宣讀他的第一篇正式論文,題目就是《為什么中國沒有科學》。1935年10月,竺可楨為紀念中國科學社成立20周年,撰寫了《中國實驗科學不發達的原因》一文,認為中國古代對于天文學、地理學、數學和生物學雖然有相當的貢獻,但是近代的實驗科學,中國是沒有的。究其原因,“一是不曉得利用科學工具,二是缺乏科學精神”。1944年7月,浙江大學心理學教授陳立寫了《我國科學不發達原因之心理分析》一文,從心理因素闡述了中國科學不發達的原因。與此同時,浙江大學教授、數學史家錢寶琮撰出《吾國自然科學不發達的原因》一文,將中國自然科學不發達的原因,歸咎于中國人太重實用,而這些又是大陸文化、自給自足經濟使然。1945年8月,竺可楨撰寫了《為什么中國古代沒有產生自然科學》一文,他說:“歸根起來講,中國農村社會的機構和封建思想,使中國古代不能產生自然科學,而此種機構,此種思想,到如今還大部遺留著!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