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蒜泥灸治狐臭
隔蒜泥灸治狐臭
狐臭又稱為腋臭、臭汗癥等,是指大汗腺排泄的汗液中脂肪酸比普通人高,經皮膚表面細菌的分解產生不飽和脂肪酸而發出的臭味,多見于如腋窩、腹股溝、足部、肛周、外陰、臍窩及女性乳房下等這些多汗或汗液不易蒸發的部位,以足部和腋窩最為常見,大凡夏季、青春期、情緒波動、進食刺激性食物、女性懷孕期間及月經前后均可使臭味更加顯著;颊叽蠖嘤屑易迨,女多于男。
狐臭中醫稱之謂“體臭”、“狐燥”、“狐氣”、“胡臭”。早在《外臺秘要》中就載有:“病源人腋下臭,如蔥豉之氣者,亦言如狐貍之氣者,故謂之狐臭,此皆血氣不和蘊積,故氣臭……肘后療人體及腋下狀如狐貍氣,世謂之胡臭。”明代醫家胡侍在《真珠船·腋氣》寫道:“今謂腋氣為狐臭,狐當作胡。故<千金方>論云:‘有天生胡臭’。”
中醫學認為狐臭的病因與患者稟于先天,承襲父母腋下穢濁之氣,熏蒸于外,從腋下而出;或因過食辛辣厚味之品,致使濕熱內蘊于腠理汗孔所致;或由天熱衣厚,久不洗浴,使津液不能暢達,以致濕熱穢濁外墮,熏蒸于體膚之外而誘發。用隔蒜泥灸法治療該病效果較好,且簡便易操作,大家不妨一試。
方法是令患者取舒適臥位并使患部充分暴露,將患部毛剃除干凈,并將優質淀粉調成糊狀,外涂患部,待淀粉自然風干,取大蒜適量,去皮搗爛如泥,做成厚約0.3厘米的蒜泥餅,中間用縫紉針穿刺數孔,以患部可見較粗大的汗腺為宜,將蒜泥餅放于患部,把純艾絨用一手拇、食二指搓成紡錘狀,以拇、食、中三指捏緊置于平板上,用力壓緊,制成上尖下圓、呈圓錐形如大花生米大小的艾炷,放于蒜泥餅上,用線香由艾炷頂尖部點燃,令其自燃成灰,或患者自覺施灸部有發燙感時,將艾炷移除為一壯,再如前法換一壯繼續灸,不拘壯數多少,連續施灸至患者自感患部溫熱、舒服,但不致燙傷為度。每日一次,每次灸30分鐘左右,10次為1療程。休息5天后根據患部較粗大的汗腺萎縮及臭味、汗量減少的(消失)程度,再隔日或每周兩次如前法,鞏固治療至徹底痊愈。
該法前期用優質淀粉調成糊狀,外涂于患部,是利用淀粉與汗液反應后,能夠將較粗大的汗腺充分暴露,為第二部隔蒜泥灸找到施灸“靶點”做準備。
隔蒜泥灸又稱蒜錢灸,該法首載于晉葛洪的《肘后備急方》。在汗腺處直接隔蒜泥灸可起到宣通氣血,暢行營衛,拔毒于外,即所謂 “散其毒,移重就輕,轉深于淺”,促進患部較粗大的汗腺自行萎縮凋亡,從而使臭味、汗量減少(消失),狐臭也隨之消失。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醫藥粥]治療閉經的中醫藥粥 08-08 
[中醫外治]心絞痛的外治法 07-30 
[治未病]肛腸病治未病特色療法 07-18 
[中醫外治]中藥外用防痱子 07-17 
[中醫外治]小兒脾氣虛泄瀉外治法 07-14 
[中醫外治]脾陽虛泄瀉中醫外治法 07-14 
[冬病夏治][圖文]2015冬病夏治三伏貼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內涵與優勢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與中藥穴位貼敷 07-03 
[中醫外治]荔枝草外敷治癤癰 07-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