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未病與養生保健第 5 頁
總之,養生是指健康人通過人體與自然界的和諧,以及生活、工作、飲食等的節制和適度,再配合適當的體育鍛煉,或是某些保健手段,增強人體免疫力,從而達到預防疾病的發生的目的;不是采用某些治療方法或治病藥物提前對健康人進行預防性的治療,與中醫治未病的理念是不同的;具體說來,中醫養生保健,是以應用各種保養、攝生、體育鍛煉、保健操、自我保健技術等方法,達到增強體質,增加機體免疫力,使機體保持平衡態,免受外邪侵襲,從而預防疾病發生,不屬于未病先治,所以,應該屬于預防醫學的范疇。
三、中醫康復保健
中醫康復保健的方法很多,諸如:推拿保健、按摩保健、理療保健、氣功保健、足療保健、心理咨詢保健、拔罐保健、食療保健,藥浴保健,整脊保健等等,可以說保健方法之多,浩如云海。康復保健與養生保健又有所不同,往往與治療又有著密切的關系;康復保健,基本上服務于整個療疾、治病以及疾病的恢復期,多以舒筋活絡,活血化瘀,祛風散寒,除濕解痹,寬胸理氣,消積化滯,滑利筋骨,松弛肌膚等功用運用于臨床;康復保健更多用于腦血管病后遺癥、各種癱瘓病人的恢復期治療以及各種慢性病的保健和康復治療;所以,康復保健與養生保健有所區別;康復保健主要是對已病,特別是大病后機能的恢復,以及諸多慢性病的康復等進行康復治療;康復保健有兩大意義,一是通過康復治療,防止癱瘓了的組織壞死,二是激活組織細胞,恢復機體功能,使病體逐漸恢復健康態。
總結:
中醫治未病、中醫養生和保健,是中醫預防疾病發生、急救和治療、預后和康復的醫療保健全過程。
中醫治未病屬于中醫診療學范疇,重在治療和預后,主要體現在三方面內容:第一、對疾病早發現、早檢查、早治療,把疾病消除在初發的“疾”的階段;第二、對已病要標本兼治,防止復發;第三、對已病要防惡、防變、防傳。
中醫養生保健屬于預防醫學范疇,重在對機體的保養、攝生、保持心理、精神的平衡穩定,合理的飲食,適時起居,勞逸結合,堅持體育鍛煉和按摩、導引等自身保健,增強機體免疫力,抵御外邪侵襲,預防疾病的發生。
中醫康復保健屬于康復醫學范疇,運用于整個疾病的診療過程,重點在于對疾病后期和諸多慢性病的康復治療。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醫藥粥]治療閉經的中醫藥粥 08-08 
[中醫外治]心絞痛的外治法 07-30 
[治未病]肛腸病治未病特色療法 07-18 
[中醫外治]中藥外用防痱子 07-17 
[中醫外治]小兒脾氣虛泄瀉外治法 07-14 
[中醫外治]脾陽虛泄瀉中醫外治法 07-14 
[冬病夏治][圖文]2015冬病夏治三伏貼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內涵與優勢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與中藥穴位貼敷 07-03 
[中醫外治]荔枝草外敷治癤癰 07-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