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歷史年代藥酒的發展第 4 頁
清代乾隆初年,就以“酒品之多,京師為最”了,當時出現了一類為藥酒店用“燒酒以蒸成”的各色藥酒,因用花果類所釀,故此類酒多以“露”名之,如玫瑰露、茵陳露、山楂露、五加皮、蓮花白等等,其中不少藥酒具有“保元固本、益壽延齡”之功,故多為士子所嗜飲。清《燕京雜詠》中贊其“長連遙接短連墻,紫禁滄州列兩廂,催取四時花釀酒,七層吹過竹風香”。燒酒是元代,也許更早一點,由波斯、阿拉伯傳入我國的。當時名阿刺吉酒,明代又名火酒,后逐步用制作藥酒。“燒酒以蒸成”的藥酒大量出現,表明清代用白酒作溶媒劑的工藝已逐漸普及。當時在清宮佳釀中,也有一定數量的藥酒,如夜合枝酒,即為清宮御制之一大藥酒。夜合枝即合歡樹枝,酒之藥物組成除了合歡枝外,還有柏枝、槐枝,桑枝、石榴枝、糯米、黑豆和細曲等,可治中風攣縮之癥。
民國時期,由于戰亂頻繁,藥酒研制工作和其它行業一樣,也受到一定影響,進展不大。新中國成立以后,政府對中醫中藥事業的發展十分重視,建立了不少中醫醫院,中醫藥院校,開辦藥廠,發展中藥事業,使藥酒的研制工作呈現出新的局面。藥酒釀制,不僅繼承了傳統制作經驗,還吸取了現代科學技術,使藥酒生產趨向于標準化。為了加強質量管理,還把藥酒規范列為國家藥典的重要內容。由于藥酒生產單位與醫療部門進行科研協作,保證了臨床療效的可靠性。
藥酒的發展,不僅逐漸滿足了人民群眾的需要,并且打入了國際市場,博得了國際友人的歡迎。 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具有中華民族特色和歷史悠久的,又符合現代科學水平的中國藥酒,必然和整個中醫中藥的發展一樣,為人類的健康長壽,作出新的貢獻。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醫藥粥]治療閉經的中醫藥粥 08-08 
[中醫外治]心絞痛的外治法 07-30 
[治未病]肛腸病治未病特色療法 07-18 
[中醫外治]中藥外用防痱子 07-17 
[中醫外治]小兒脾氣虛泄瀉外治法 07-14 
[中醫外治]脾陽虛泄瀉中醫外治法 07-14 
[冬病夏治][圖文]2015冬病夏治三伏貼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內涵與優勢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與中藥穴位貼敷 07-03 
[中醫外治]荔枝草外敷治癤癰 07-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