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物外敷治痛經
傳統中醫理論對于痛經發病的認識可歸納為“不通則痛”。也就是說,痛經是由經期及經期前后的生理狀態在外界致病因素作用下,子宮胞脈氣血運行不暢而引起的。臨床辨證以氣滯血瘀、寒凝血瘀為最常見類型。采用中藥外敷法治療,簡便易行,止痛效果立竿見影。
寒凝血瘀證
主要表現為月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痛感遇熱(熱敷)后有所緩解,月經顏色暗,或夾有血塊,身體怕冷,雙手或腳時常感覺到冷。
敷藥方案:用吳茱萸藥包熱敷于下腹部。先將吳茱萸(150~300克)研成細末,以瓶封裝備用。痛經發作時,取藥末約30克,與適量凡士林一同放入微波爐或其他可加熱器皿內加熱,待凡士林熔化后,將吳茱萸粉末與凡士林充分攪拌混勻成膏狀。然后取兩塊適當大小的衛生紗布,將混勻的吳茱萸凡士林藥膏夾于兩塊紗布中,做成夾心面包狀,外以塑料袋或保鮮膜包裝。待吳茱萸藥包溫度適宜后,敷于小腹部,以疼痛最明顯處效果尤佳。熱敷時間以疼痛有所緩解為適度。另外,也可以用干姜粉或艾葉粉制成藥包外敷,制作及熱敷方法同上。
氣滯血瘀證
主要表現為經前或經期小腹脹痛,拒按,乳房脹痛,經行不暢,經色紫黯有血塊,還可伴有抑郁或易怒等情緒癥狀。
敷藥方案:云南白藥膏貼臍治療。取適量的云南白藥粉劑,用白酒調為稀糊狀,填在肚臍處,再用敷料包扎,膠布固定敷料,敷料上加放熱水袋,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鐘,每日一換,連續3~5天。此法可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醫藥粥]治療閉經的中醫藥粥 08-08 
[中醫外治]心絞痛的外治法 07-30 
[治未病]肛腸病治未病特色療法 07-18 
[中醫外治]中藥外用防痱子 07-17 
[中醫外治]小兒脾氣虛泄瀉外治法 07-14 
[中醫外治]脾陽虛泄瀉中醫外治法 07-14 
[冬病夏治][圖文]2015冬病夏治三伏貼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內涵與優勢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與中藥穴位貼敷 07-03 
[中醫外治]荔枝草外敷治癤癰 07-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