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外治療法介紹第 2 頁
7、貼法;將膏藥或特制的藥餅貼在皮膚上,利用它所含的各種藥物的作用,以治療疾病。或加上藥末(藥芯)對付各種所需的癥狀,貼于患處,或所需局部。以達到祛風化濕、活血止痛、去腐生肌等目的。
8、滴點法;是將藥物制成藥水,或是研成極細粉末,(要過蘿)用于點滴眼、耳、鼻等竅道中,達到清熱、去翳、消炎、止痛等目的。
9、吹法;是將藥物研成細末,用時根據所需分量,用空心竹管,或自制紙管,把藥末置于管內,施術者用口把藥末吹到患者的患處。用于治療口腔、耳鼻,如;口腔潰瘍、蛾喉等。有消炎止痛、通竅、消腫、去腐生肌等作用。
10、撲粉法;是將藥物研成細末,撲在人體上或患處,以達到解毒消炎、止痛止癢、收斂、止汗等作用的外治療法。
11、發泡法;是把能刺激皮膚的藥物(如斑蝥等)搗爛或研末,敷貼在皮膚上,使之發泡,以達到消炎定痛、祛除病邪的目的。本法施術者必須是有相當經驗的人,因不少的發泡藥都是帶劇毒的。藥點大小要嚴格控制好,很多人處理不當導致日后留下泡疤,嚴重影響皮膚的健美。受術者也切莫用手摸那藥點,一但觸摸過再接觸其他皮膚也會導致過敏,尤其是觸摸眼睛。目前本法已很少人使用,因本法的功效遠不及用艾粒灸穴位。
12、吸入法;將藥物研成粉末,由病患者自己吸入鼻腔內,或將中藥切成碎末,卷成卷煙樣點燃吸入藥煙。能收到消炎、通竅、止呃逆的作用。
13、摩檫法;用中藥制成的水劑、粉劑、藥膏或鮮藥,在人體一定的經絡部位進行摩檫,達到活血止痛、通經活絡等治療目的。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醫藥粥]治療閉經的中醫藥粥 08-08 
[中醫外治]心絞痛的外治法 07-30 
[治未病]肛腸病治未病特色療法 07-18 
[中醫外治]中藥外用防痱子 07-17 
[中醫外治]小兒脾氣虛泄瀉外治法 07-14 
[中醫外治]脾陽虛泄瀉中醫外治法 07-14 
[冬病夏治][圖文]2015冬病夏治三伏貼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內涵與優勢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與中藥穴位貼敷 07-03 
[中醫外治]荔枝草外敷治癤癰 07-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