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瘺中醫外治療法第 2 頁
2.箍圍藥
古時稱為敷貼,它是借藥粉具有箍集圍聚,收束瘡毒的作用,從而促使腫瘍消散。或即使毒邪結聚,一時難以消散,也可以使腫瘍縮小,達到早日成膿和破潰,避免毒邪蔓延,波及周圍組織間隙。如破潰后,余腫未消者,也可用它來消腫,解除余毒。所以,箍圍藥在臨床治療痔瘺科疾病中,應用較普遍,在外治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箍圍藥的調制法:將藥粉和液體調制成糊狀外敷。由于病情的變化不同,箍圍藥的調敷也有多種多樣。大凡以醋調者,能散瘀解毒;以酒調者,能加強藥力;以蔥、姜、韭菜、蒜汁調者,能辛香散邪;以菊花汁、銀花露調者,能清涼解毒;以雞蛋清、蜂蜜調者,能緩和刺激;以油類調者,能潤澤肌膚。
箍圍藥的敷貼法:用于肛周膿腫初期,為了便于消散,宜敷滿整個炎變部位,如毒邪結聚或潰后余腫未消,為了截毒消腫,宜敷于患處四周,并應超過腫脹的范圍,但不要完全涂滿,宜在膿腫頂端,留出空隙。
由于箍圍藥有寒熱的不同,在應用時,也應當分別使用。例如,金黃散和玉露散藥性寒涼,功能清熱、消腫、散瘀、化痰,適用于紅腫熱痛的一切陽證;回陽玉龍膏藥性溫熱,功能溫經、活血、散寒、化痰,適用于不紅不熱的一切陰證;沖和膏藥性平和,功能燥濕、清熱、祛瘀、解凝、定痛,適用于腫瘍毒邪結聚,其色不紅或腫處有灼痛感者;疤痕膏功能解毒、軟堅、促進吸收,適用于瘡面愈合后疤痕嚴重者。
凡腫瘍初起,腫塊局限而未擴散者,一般宜用消散藥。若為陽證,不能用熱性藥敷貼,以免助長火毒;若為陰證,不能用寒性藥敷貼,以免寒凝不化。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醫藥粥]治療閉經的中醫藥粥 08-08 
[中醫外治]心絞痛的外治法 07-30 
[治未病]肛腸病治未病特色療法 07-18 
[中醫外治]中藥外用防痱子 07-17 
[中醫外治]小兒脾氣虛泄瀉外治法 07-14 
[中醫外治]脾陽虛泄瀉中醫外治法 07-14 
[冬病夏治][圖文]2015冬病夏治三伏貼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內涵與優勢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與中藥穴位貼敷 07-03 
[中醫外治]荔枝草外敷治癤癰 07-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