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的歷史發展(圖)第 2 頁
傳說中的伏羲約生于公元前5000年前的河南、山東一帶,相傳,河南淮陽即為“太皋之丘”,而太皋與伏羲向來被當作同一個人的名號。八卦的創作是中華文明史上的一件大事。雖然《周易》原是卜筮之書,但卻包含著深邃的哲學思想,孔子說:“昔圣人之作《易》也,將順性命之理以立天道。”他還說:“昔圣人之作《易》也,變于陰陽而立卦,發揮于剛柔而生爻,和順于道德而理于義,窮理盡性以至于命。”這就是說,《易經》是作者通過對宇宙萬物乃至人體生命的觀察來研究事物發展規律的著作。由于《周易》深刻揭示了宇宙萬物變化的規律以及觀物取象的原理,因此,歷代醫家均奉為圭臬。明朝名醫張景岳說:“《易》者,醫之理,醫得《易》之用,”“《易》之變化參乎醫,醫之運用贊乎《易》。”意思是說《易經》所總結的萬物變化的規律部分是從醫學中來,醫學的實踐結果反過來又證明《易經》道理的正確。由于《易經》對中醫發展有非常深刻的指導作用,因此,唐初大醫家孫思邈更直接了當地說:“不知《易》不足以言太醫。”也就是說,《易經》應該是中醫的必修課。當然,《周易》更是歷代氣功大家所推崇備至的經典。號稱丹經之王的《周易參同契》為氣功內丹學派最主要的經典著作之一,作者魏伯陽以《周易》為指導,以練功實踐為基礎,并以其所掌握的豐富的化學知識(煉丹術)作類比,總結了內丹學派的練功規律。宋代朱熹考證說:“參,雜也;同,通也;契,合也。”以《周易參同契》作書名,就是與《周易》理通義合的意思。
公元前8世紀以后,周王室衰落,諸侯爭霸乃至兼并,歷史進入了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各逞其說,使中華氣功學的理論水平得到升華。“坐忘”、“導引”、“養生”、“吐納”、“全形”等氣功實踐活動的普遍開展與理論水平的提高,將中華氣功學推向了新的高峰。戰國時期鐫刻的《行氣》玉銘是氣功學文獻不可多得的珍品,其45字銘文說明那時氣功修持已達到高深的境界。最值得稱道的是,雖然此階段氣功的理論和實踐已達到精妙程度,但是毫無宗教迷信色彩,為氣功學的健康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秦的建立,造成了中華帝國前所未有的繁榮。然而,秦始皇焚書坑儒以及稍后的項羽縱火咸陽,給中華古文明造成了重大創傷。前者燒盡了民間藏書,后者連秦宮藏書也都付之一炬。幸好馬王堆漢墓為我們保存了10萬余字的竹簡帛書,這批秦火余燼中的《導引圖》、《養生方》、《卻谷食氣》、《德道經》、《周易》等,對氣功研究有重要的價值。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醫藥粥]治療閉經的中醫藥粥 08-08 
[中醫外治]心絞痛的外治法 07-30 
[治未病]肛腸病治未病特色療法 07-18 
[中醫外治]中藥外用防痱子 07-17 
[中醫外治]小兒脾氣虛泄瀉外治法 07-14 
[中醫外治]脾陽虛泄瀉中醫外治法 07-14 
[冬病夏治][圖文]2015冬病夏治三伏貼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內涵與優勢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與中藥穴位貼敷 07-03 
[中醫外治]荔枝草外敷治癤癰 07-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