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與氣功
太極拳是我國傳統民族體育的重要項目,并一直受到國內外眾多愛好者的青睞,它與氣功的關系也常為大家所關注。太極一詞出于《周易·系辭》:“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庇捎谔珮O拳的動作圓柔連貫、綿綿不斷猶如太極圖而名。
太極拳起源與流派
關于太極拳起源的時代與創始者,各家之說不盡相同。許宣平(唐代)、張三峰(宋代)、張三豐(明代)、陳王廷(明末)和王宗岳(清代)等曾被不同時期的不同專家認為是太極拳的創始人。這些研究雖因各有其依據而“互不相讓”,但目前比較公認的太極拳鼻祖為明末清初河南溫縣陳家溝的陳王廷。在其后的兩三百年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許多流派,除陳王廷的陳式太極拳外,尚有楊露禪、吳鑒泉、武禹襄、孫祿堂的楊式、吳式、武式、孫式太極拳等五大流派;這些流派還分不同的架式,主要架式如:陳式老架、新架、小架,楊式大架,武式、吳式、孫式小架等七大架式。目前流傳最廣的當屬楊式大架。為了便于群眾性太極拳運動的推廣,上世紀50年代原國家體委組織專家,以楊式太極拳為基礎,刪繁就簡提出了簡化太極拳。也有認為,楊式太極拳由楊露禪改編陳式太極拳而成,其他的流派則均由楊式派生而出。各派拳法的套路和推手等基本一致,手法八勢(掤、捊、擠、按、采、挒、肘、靠)和步法五勢(進步、退步、左顧、右盼、中定)也大致相同,但在架式和勁力上則各有特點。另外,太極劍、太極推手、太極舞等,也由太極拳派生而出,相當于太極大家庭的“子孫輩”。
值得一提的是,各個時期太極拳的練法與作用也各不相同。早期的太極拳注重技擊,拳法以動作為主,且每一動作均含有“擊人、護身”兩層意思,“四兩撥千斤”、“以柔克剛”等,是早期太極拳的主要特征。推測可能與陳王廷的身份有關,據《溫縣志》記載,太極拳創始人陳王廷明代任溫縣鄉兵守備的。有人將這一時期太極拳的練法,稱為“動練”。此后,太極拳的作用向技擊、表演(競賽)、養生(醫療)三個方面發展,且其中的技擊成分逐漸弱化。目前太極拳的技擊作用已幾近消失,表演與競賽的任務也主要由專業人士承擔,而群眾性的太極拳運動主要用于養生保健,鍛煉時往往要求動作與意念、呼吸配合,動作本身也更重視對經絡、筋骨及臟腑等的調整作用。有人將這種鍛煉稱為太極拳的“靜練”。故《現代漢語詞典》謂太極拳“既可用于技擊,又有增強體質和防治疾病的作用”。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醫藥粥]治療閉經的中醫藥粥 08-08 
[中醫外治]心絞痛的外治法 07-30 
[治未病]肛腸病治未病特色療法 07-18 
[中醫外治]中藥外用防痱子 07-17 
[中醫外治]小兒脾氣虛泄瀉外治法 07-14 
[中醫外治]脾陽虛泄瀉中醫外治法 07-14 
[冬病夏治][圖文]2015冬病夏治三伏貼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內涵與優勢 07-03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與中藥穴位貼敷 07-03 
[中醫外治]荔枝草外敷治癤癰 07-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