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之死
一紙紅樓多少淚,玉殞香消使人悲!僅其中一個林黛玉,已不知教多少癡情者肝腸寸斷!不少讀紅樓者獨愛黛玉,愛其美、感其癡其情、惜其才、痛其悲。
而關于黛玉之死,向來眾說紛紜,概括來看,有以下幾種說法。一、病死說;二、淚盡說;三、氣死說;四、自沉說。各人對紅樓所感所究不同,乃各持己見,自成一家之言。雖然淚盡說與自沉說富于浪漫主義色彩,讓人更容易從心底里認可,對文學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有著重要意義,但病死說也有相當多的支持者。關于黛玉之死,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依愚之見,黛玉之死,乃各種原因綜合所致。那么,怎樣看待病死說呢?
讀紅樓者皆知黛玉害肺癆。現人多以為肺癆即肺結核,其實不盡然。癆者多因體質虛弱、氣血不足、癆蟲傳染所致。初起病變主要在肺,久之則累及脾腎,甚則傳遍五臟。肺癆病因分內外兩方面。內因是素體虛弱,起居不慎,耗傷氣血津液,導致氣血虛弱,陰精耗損。外因是感受病者之氣,癆蟲乘虛而入,發為肺癆。古人多謂癆者不治,其實若能好生保養,縱不能根治,亦能延其壽命。可引第八十三回王大夫所言為證:六脈弦澀,素由積郁。左寸無力,心氣一衰。關脈獨洪,肝邪偏旺。木氣不能疏達,勢必上侵脾土,飲食無味;甚至勝所不勝,肺金定受其殃。氣不流精,凝而為痰;血隨氣涌,自然咳吐。理宜疏肝保肺,涵養心脾……此時黛玉病重,但在后文我們可以看到,經過王大夫的藥理調養,黛玉雖病根不除,病亦大愈。黛玉貴為賈家至親,雖父母雙亡,藥物治理始終未斷,而終難逃青年喪命,究其因,還與黛玉個人有關。
那么黛玉之病,究為何?
《經》言久病失治,氣血兩虛。書中言黛玉幼即感病,所謂病久必虛,書中對黛玉的描寫,無處不透著一個“虛”字。如第三回對黛玉的神現: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嫻靜似嬌花照水,行動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其美,亦為一種病態之美,蓋病邪遷延不去,氣血皆虛之體現。氣虛不行,則其體不溫,其形不充,津血留止不行,諸邪皆進,病峰起矣。如《素聞·遺篇》曰:“正氣內存,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豈有不易病者乎?血者,如《景岳全書·血證》言:“凡為七竅之靈,為四肢之用,為筋骨之和柔,為肌肉之豐盛,以至滋臟腑,安神魂,潤顏色,充營衛,津液得以通行,二陰得以調暢,凡形質所在,無非血之用也,是以人有此行,惟賴此血。故血衰則形衰,血敗則形壞。而百骸表里之屬,凡血虧之處,則必隨所在而各見其偏廢之病。”可見氣血兩虛,其體必至弱,其壽若不傾,必因調養有道,氣血生化,乃可益其年。黛玉雖不失補益之品,奈何生不勝其損!
黛玉盡日憂思,此乃其病不愈之二。脾在志為思,思慮過度則傷脾。而脾胃為后天之本,脾胃功能正常,才能共同完成飲食物的消化吸收及精微物質的輸布,使五臟六腑及各組織器官得到水谷精氣充養。《經》言“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脾胃“為五臟六腑之海”,黛玉“無事悶坐,不是愁眉,便是長嘆,且好端端的不知為著什么,常常的便自淚不干的”。思鄉、思父母、性孤高受屈之故,氣結不得解,脾胃功能失職,況后來傷心事不斷,黛玉竟藥食不進,只求速死。思慮本已暗耗陰血,血少陰虧,又飲食不進則氣血生化無源;又言:“病不許治者,病必不治,治之無功。”對于一個一心求死的病人,雖靈丹妙藥,不可挽其性命。
第八十三回王大夫診黛玉曰:“病時常應得頭暈,減飲食多夢,每到五更,必醒個幾次,即日間聽見不干自己的事,也必要動氣,且多疑多懼。不知者疑為性情乖誕,其實因肝陰虧損,心氣衰耗”,“皆因平日郁結所致”。黛玉幼即寄于榮國府之籬下,因其孤高而性猜忌,況隨年歲越長,心中之事越多,而可訴之人幾無,多少思慮憂愁委屈郁積在心。郁則為熱,郁久傷陰。肝經火旺,反克其母,腎陰耗竭。腎乃先天之本,竭,命不固矣!肝經火旺,反克其所不勝,且肺為嬌臟,清輕肅靜,不容纖芥,不病者,亦不堪其灼,況其本已疲極乎!又“木旺乘土”,肝氣郁結,則脾為之不運而百病變化而出。此其病不愈之三也。
就其病因看,黛玉已必死無疑,況諸因競相戕害!如此一株絳珠仙草,終不堪風塵,在紅塵走了半遭,把淚還盡,履言而去。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術數游戲]諸葛亮馬前課應用須知 03-24 
[健康雜談]推廣養生保健知識還需專業指導 07-25 
[健康雜談]生活中對吸煙認識的誤區 07-24 
[健康雜談]阿是穴的起源與應用 07-07 
[健康雜談]預防“暑假綜合征”,讓孩子過個… 06-17 
[健康雜談]艾葉藥膳面面觀 06-05 
[健康雜談]治療雞眼中醫小妙方 04-25 
[健康雜談][圖文]中醫簡便的助眠方法 03-21 
[健康雜談][圖文]無糖食品真的無糖嗎 03-09 
[健康雜談][圖文]早期白內障的中醫調理治療 0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