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耳疾 用對藥

有些患者為圖方便,自己購買藥物或找偏方治療耳疾,不僅貽誤診治,還引發了嚴重并發癥。在全國愛耳日到來之前,本版特約請專家為您講解耳科用藥常識。
耳科藥也有滴鼻劑
治療耳科疾病的方法有很多,藥物治療作為最基本的治療方法,正確合理使用藥物,對疾病的恢復至關重要。耳科用藥根據給藥途徑不同,大體可分為局部用藥和全身用藥。局部用藥又可分為局部外用藥和中耳內鼓室注射藥。局部外用藥,如滴耳劑可分為水劑和油劑兩種,此類藥物對鼓膜外傷穿孔者禁用。全身用藥可分為口服藥、靜脈輸液滴注藥、靜脈推注藥和肌肉注射藥。
耳科用藥范圍較廣,按照藥物種類,可以分為:
●5%碳酸氫鈉滴耳劑,常用于軟化大而硬的外耳道耵聹栓塞,但外耳道有炎癥時不宜用。
●3%雙氧水,由于具有清潔作用,因此常用于清潔外耳道和中耳,但膽脂瘤性中耳炎的患者禁用。
●抗生素,具有耳毒性的抗生素不可用。
●糖皮質激素類,地塞米松、強的松等,有激素禁忌癥者不能用,如高血壓、糖尿病、消化道潰瘍或出血性疾病患者。
此外,還有改善微循環藥物、營養神經藥、神經生長因子生物制劑、抗眩暈類藥、鎮痛劑、抗過敏藥等。
值得強調的是,有時治療耳科疾病還需要使用滴鼻劑,患者不要以為醫生開錯了藥。例如0.5%~1%氯麻滴鼻液滴鼻,可使血管收縮,減輕黏膜腫脹,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暢,但不能長期應用,以免引起藥物性鼻炎。
用對滴耳藥才有效
向外耳道內滴藥,藥物可直接作用于患處,藥效發揮更充分,因此是治療外耳道及中耳疾病的重要方法。但是很多患者由于不能掌握正確的滴藥方法,難以獲得預期療效。下面簡單介紹正確的滴耳藥使用方法。
滴藥前,患者可側臥床上,也可坐在椅子上,頭向一側偏斜,患耳朝上。如果患者是嬰兒,可由家長抱在懷中,左手扶住頭部,右手及臂部抱住患兒的軀干及雙手,兩腿夾住患兒雙腿。滴藥液之前應先用消毒的棉棒將耳道清理干凈,或用3%雙氧水清洗后再滴藥液。
由于耳道有一定的斜度,周歲以內的嬰兒用藥時,家長可輕拉患兒耳垂向下,然后再滴藥液。對于稍大的患兒,家長應輕拉耳郭向后上方,這樣即可將外耳道拉直,然后把藥液緩緩滴入,每次滴藥以3~5滴為宜。藥液滴入后,用手指輕輕按壓耳屏,使藥液受壓均勻分布于中耳各部,充分發揮藥效。
如果咽鼓管未阻塞,患者用藥后會感到咽部有藥液流入。藥液經過咽鼓管,也能起到消炎、殺菌、消腫的作用,并使之通暢,同時有利于中耳及乳突的分泌物排出。滴藥后,患者應該保持患耳向上側臥一會兒,不要馬上站立,待藥液慢慢分布滲入組織后再活動。如果雙側耳均需用藥,那么滴完一側耳后要稍等片刻,再滴對側。
患者用藥時還需注意,藥液的溫度必須與體溫相近,以免因藥液冷滴藥后引起眩暈、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可先用手掌握藥瓶數分鐘,以使其與體溫相近。滴藥時,滴藥管不可接觸外耳道壁,以免污染藥液。
耳疾不可亂用藥
臨床中,我們經常遇到有些患者為了圖方便,自己購買藥物或找偏方治療,不僅貽誤診治,還引發了嚴重并發癥,有的甚至釀成耳聾,遺憾終生。
筆者曾經接診的一些患者為治療耳鳴,自己找來偏方,或往耳道內放許多小粒中藥丸,或吹入粉劑中藥。這些異物貼到鼓膜上,不僅造成了耳內不適,耳悶、耳堵塞,有的還使原有耳鳴加重。此外,也給醫生檢查和治療增加了困難。還有些患者,因耳外傷或爆震傷使外耳道、鼓膜破裂出血,盲目使用滴耳劑,結果造成感染,聽力下降,鼓膜長時間不能愈合,必須通過手術來治療。
還有的患者突然出現耳鳴或聽力下降,自認為是上火所致,口服消炎藥或其他中藥,一個月仍然不好,才到醫院就診。診斷結果卻是突發感音神經聾,由于未能及時就診,已失去最佳治療時機。
筆者還曾遇到有些患者因中耳炎長期流膿,久治不愈,后來按照偏方使用“砒霜液”滴耳。本藥有劇毒,滴藥后,耳部立即出現燒灼刺痛感,不久耳流黃水或血性滲出液。數日內,患者出現眩暈、惡心、嘔吐及自發性眼震等迷路受累癥狀,耳鳴,聽力下降,重者聽力和前庭功能完全喪失。
為防治耳病,保護聽力,建議大家患耳疾時,應及時到醫院診治,不能聽信偏方亂用藥。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術數游戲]諸葛亮馬前課應用須知 03-24 
[健康雜談]推廣養生保健知識還需專業指導 07-25 
[健康雜談]生活中對吸煙認識的誤區 07-24 
[健康雜談]阿是穴的起源與應用 07-07 
[健康雜談]預防“暑假綜合征”,讓孩子過個… 06-17 
[健康雜談]艾葉藥膳面面觀 06-05 
[健康雜談]治療雞眼中醫小妙方 04-25 
[健康雜談][圖文]中醫簡便的助眠方法 03-21 
[健康雜談][圖文]無糖食品真的無糖嗎 03-09 
[健康雜談][圖文]早期白內障的中醫調理治療 0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