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風
www.x3hz.cn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07-3-17 21:49:03 

驚風,臨床以搐、搦、掣、顫、反、引、竄、視八候為主癥,為小兒科危重病證之一。又稱“驚搐”,實即小兒痙病。《仁齋直指方·驚風》:“小兒熱盛生痰,痰盛生驚,驚甚發搐,搐甚則牙關緊急而八候生焉。肝主風,脾主痰,肺用熱,心發驚。四證相臨,重者先發。”“八候者,一搐、二搦、三掣、四顫、五反、六引、七竄、八視是也。搐者,兩手伸縮;搦者,十指開合;掣者,肩膊搐掣;顫者,四體顫動;反者,身仰向反;引者,臂若開弓;竄者,目直似怒;視者,睛露不活。”
驚風的病因,由于小兒臟腑脆弱,神志未全,易于受驚,驚則發搐。且驚、風、痰、熱,常互為其致病之因,如發驚搐時,常有目搭、目直之候。肝主筋,開竅于目,這些癥象,乃為肝經風熱所致。不論新病、久病,皆能引動肝風。肝風內動,則上入于目,故目搭;若熱入于目,牽其筋脈,兩眥俱緊,不能轉視,故目直。
【診斷要點】
驚風,據其臨床八候,目搭、目直等癥,一般不難確診。但按其發病有急、緩的不同,故又有急驚與慢驚的區別。一般以身熱力大者為急驚風;身冷力小者為慢驚風。
急驚:發病急驟,表現有搐搦瘈疭,神昏譫妄,吐乳身熱,目竄口噤等,多為心、肝、膽之見證。
慢驚:發病較緩,或因病后,或因吐瀉,或因藥餌,傷損脾胃,以致肢體厥逆,口鼻氣微,手足瘈疭,昏睡露睛,為脾虛生風,屬陽衰之證。亦有急驚日久,脾損陰消,致變慢驚者。婁全善曾說:“木虛則搐而無力,火虛則身寒氣冷,土虛則吐瀉露睛。”
慢驚,如表現眼睛昏定者重,竄視者重,四肢厥冷者重,汗出如流者亦重,口面忽作慘黯色者為危候。前人認為:眼目半開半合,乃陰盛傳入于臟,陽氣虧乏。脾為至陰,次第入脾,故稱慢脾風候。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蜂療]蜂療發展史 09-29 
[針刺療法]中國古代針法特色歷史演變 09-05 
[拔罐療法]拔火罐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09-01 
[足療]足部按摩越疼效果越好嗎? 08-31 
[刮痧療法][組圖]分部分區刮痧療法 06-17 
[臍療][圖文]痛經臍療方 03-02 
[推拿療法]小兒推拿的操作順序及補瀉原則 02-26 
[推拿療法][圖文]小兒推拿的常用手法有哪些 02-26 
[推拿療法][圖文]什么是小兒推拿? 02-26 
[足療][圖文]中醫足療視頻 0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