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食療文化
文化是與人類共生、共存、共榮的,其起源差不多與人類的起源一樣古老。文化可被界定為人工的、輔助的和自造的環(huán)境,它給予人類一種附加的控制力,以制約某些自然力量。
文化是環(huán)繞著人類普遍存在,無所不為的。既然飲食是每個人每日都不能缺少的,因此它應當具有文化的價值;但動物也是要飲食的,所以一般意義上的“吃”、“填飽肚子”實在又不是文化。《孟子》說:“食、色,性也。”是將食欲和色欲歸于人類本能的范疇的。問題是人類的“吃”與動物的“吃”有著本質(zhì)的差異。核心的差別是“如何吃”,即吃的方式。“飲食文化”實際上就是指的這種吃的方式,甚至包括飲食原料的獲得和制作、所用的炊器和食具,怎么才能吃得好、吃得美、吃得雅。看似很簡單的“吃”,在人類實是有很多的講究。一般大家公認的那些文化,諸如宗教、哲學、科學、語言、文學、藝術、經(jīng)濟、政治、法律、信仰、風俗、習慣、倫理、道德、價值觀、行為規(guī)范、心理活動、思維方式等,可能都會滲透進來,因此人類的飲食文化確實不是一個簡單的“吃”可以概括得了的。它已經(jīng)分門別類、約定俗成、自動運作,成為一個獨立而獨特的體系。
所以飲食文化是一個很值得研究而饒有興趣的問題。特別是中國的飲食文化,淵源流長,豐富多彩,刻意求精,是其他一些文化圈飲食文化的發(fā)育狀況無法望其項背的。中國飲食文化的最大特點是精湛和美味,精湛包括食料的選擇、烹調(diào)技術的復雜、炊具的多樣化、食器的精美等;美味也不僅指口味嗜欲,還包括飲食環(huán)境、飲食方式、飲食時的心理和相互酬答交流等。色、香、味與食者的精神內(nèi)涵有和諧的統(tǒng)一。它是依托于中國幾千年文化史所沉淀形成的構架而在飲食方面表現(xiàn)出來的特殊形式。
在這樣的背景下,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中國特有的食療文化。“食療”似乎是功利的,目的在以飲食治療疾病。但由于食療是緊密地與精湛和美味結合在一起的,自始至終浸溶在中國特色的飲食文化之中,與傳統(tǒng)的中醫(yī)文化融成一體,于是食療的文化意義和價值就已大大超出單純的治療作用之上。西方近些年來有“返回自然”的口號,治病也多主張以天然食品為主,這或許是在追隨中國人的榜樣吧!中國人一直是“道法自然”的。西方人過去也有營養(yǎng)學的講究,至少可以治療營養(yǎng)缺乏一類疾病。但他們畢竟又是太刻意追求了,這使他們在形式和文化特色上顯得單薄和簡略。
總而言之,食療文化是中國飲食文化的特殊組成部分,要了解食療文化,首先應了解中國的一般飲食文化。
- 網(wǎng)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nèi)容只代表網(wǎng)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fā)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蜂療]蜂療發(fā)展史 09-29 
[針刺療法]中國古代針法特色歷史演變 09-05 
[拔罐療法]拔火罐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09-01 
[足療]足部按摩越疼效果越好嗎? 08-31 
[刮痧療法][組圖]分部分區(qū)刮痧療法 06-17 
[臍療][圖文]痛經(jīng)臍療方 03-02 
[推拿療法]小兒推拿的操作順序及補瀉原則 02-26 
[推拿療法][圖文]小兒推拿的常用手法有哪些 02-26 
[推拿療法][圖文]什么是小兒推拿? 02-26 
[足療][圖文]中醫(yī)足療視頻 0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