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食療中常用的食物有哪些?
兒童食療中常用的食物:
粳米:氣味甘、平、無毒、功能益氣,止煩、止渴、止瀉、補中、壯筋骨、益腸胃、合芡實作粥食,有益精強志、聰耳明目作用,若是要兒吐奶時,可炒焦粳米,水煎服汁。
谷芽:為稻谷初生之細芽,或以稻谷之成熟穎果,經發芽后低溫干燥所得。其性味甘平,生用消食,炒則健脾開胃,但不可炒焦。治療小兒消化不良、多用谷麥芽、焦查曲之類、酌加白術、炙草更佳。
黑米:外表黑黑、蛋白質比一般大米高6.8%,脂肪比一般大米高20%、蛋白質中含有15種氨基酸和人體必需的精氨酸,還含有多種維生素,有“黑珍珠”、“世界米中之王”的美稱。李時珍認為、黑米具有“滋陰補腎、健脾暖胃、明目活血”之功效。長期食用黑米,或配以紅棗、枸杞等做成粥食之、確可延年益壽。特別是老人,體弱者,病人及小孩食用后,能起健體強身的作用。
小米:性味甘、咸、微寒,功能滋養腎氣、健脾胃、清虛熱《本草從新》載“有開脾健胃之效”,有助于提高智力。小米熬粥浮在上面的一層米油,營養豐富,食之滋陰長力。歷代醫家認為,黑瘦者食之,百日即肥白,滋陰之功勝于熟地,“米油可代參湯”。初生小兒哺以米油,有疏導腸胃的作用。若小兒消化不良,可用小米同淮山藥共研細末,煮糊加白糖適量哺喂之。
小麥:味甘、性平、能養心安神、厚腸益脾,《本草綱目》說它“可止虛汗”。《千金要方》說:“養心氣、心病者宜食。”若是小兒口腔炎,把小麥粉燒灰與冰片按2∶1混合研細,吹于患部瘡面。日2~3次,3~5天可愈。小兒自汗者,用小麥一兩,紅棗10枚,黃芪6錢,生牡蠣6錢(先煎)、水煎服,日一劑。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蜂療]蜂療發展史 09-29 
[針刺療法]中國古代針法特色歷史演變 09-05 
[拔罐療法]拔火罐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09-01 
[足療]足部按摩越疼效果越好嗎? 08-31 
[刮痧療法][組圖]分部分區刮痧療法 06-17 
[臍療][圖文]痛經臍療方 03-02 
[推拿療法]小兒推拿的操作順序及補瀉原則 02-26 
[推拿療法][圖文]小兒推拿的常用手法有哪些 02-26 
[推拿療法][圖文]什么是小兒推拿? 02-26 
[足療][圖文]中醫足療視頻 0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