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護理的發展歷史第 2 頁

發展新趨勢時期 繼宋元護理學高潮時期之后,明清時期的中醫護理又出現了新發展趨勢。李進珍《本草綱目》的產生,趙學敏《本草拾遺》等著作的出現,人痘接種法的推廣,溫病學及護理的發展均有力地說明了這一點。 李時珍是著名藥學家,他不但能醫和藥,而且也會護。在他的《本草綱目》一書中,詳細記載了16世紀前的護理經驗,為后世研究飲食、服藥等護理提供了重要理論依據。 溫病學家葉天士首創了對溫病采用察舌、驗齒以辨別斑疹、白的護理方法。同時提出“溫邪上受,首先犯肺,逆傳心包”的外感熱病的發展途徑和傳變規律。根據衛氣營血四個發展階段作為辯證施護的綱領,是明清護理發展史上一大成就。葉氏對老年病強調:“頤養功夫,寒喧保暖,攝生尤當加意于藥餌之先”和飲食應“薄味”,力戒“灑肉厚味”等 防護知識。 在護理技術方面,胡正心的“凡患瘟疫之家,將初病人之衣于甑上蒸過,則一家不染”的蒸氣消毒法。到清代,已知溫熱病人進行口腔護理的物理降溫等方法。 在養生護理方面,清代錢襄《待疾要譜》,是我國最早一本養生專著;流傳民間的“十叟長壽歌”表達十位百歲老人延年益壽,防病防老的經驗,是一本具有中國持色的保健常識。
從醫護不分到形成中醫護理專業隊伍 中醫護理發展到清代,雖趨向成熟時期,但由于歷史條件的限制,長期處在醫護不分的狀態,使中醫未能形成一支專門的護理隊伍。
建國以后,隨著中醫事業的蓬勃發展,中醫護理有了很大發展。主要表現在:
1、初步培養了一支中醫護理專業隊伍 目前,在全國2100多個中醫醫療機構中,有6萬余名護士以上技術職務的人員從事中醫護理工作,成為發展中醫事業的一支必不可少的專業隊伍。其中還涌現出一批既有豐富臨床經驗,又有一定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的中醫護理技術骨干。
2、中醫臨床護理逐步發展 中醫臨床護理通過幾十年的實踐,已總結出一套從理論到臨床的辯證施護方法和具有中醫特色的操作技術。
3、中醫護理的專業教育與在職教育已初具規模 從50年代開始,為了培養中醫護理專業人才,江蘇、北京、上海等地先后開辦了中醫護士學校、中醫護士班。直到1991年,全國已有7所中醫護士學校,在25所中醫藥學校中開設了中醫護理專業。據統計,1990年上述學校培養了1513名護士。80年代中期,南京、北京等中醫學院增設了高級護理班和護理系,培養高級護理人才。
4、中醫護理學術活動生機勃勃 隨著中醫護理學科的發展,中醫護理學術活動也搞得十分活躍。自1984~1990年間,共組織了六次全國性學術交流會。對外學術活動也有所開展,先后接待來自歐、美、亞、澳等洲一些國外護理代表團體的參觀記問。在1986、1989年兩次國際學術會上,中醫護理方面的論文受到國際護理界的關注與好評。
5、中醫護理研究已經起步 近年來,部分省、市級中醫醫院相繼建立了中醫護理研究室(組),不少單位已開展護理科研工作。各地從不同角度,對中醫護理內涵、概念、模式等進行了有益的探討,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北京、南京、上海、江西、陜西等地相繼出版了有關護理的專著,其中有的著作已獲得部級科技術成果獎。 總之,隨著中醫事業的振興,中醫護理也得到迅速的發展,初步形成了具有中醫特色的護理學科。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蜂療]蜂療發展史 09-29 
[針刺療法]中國古代針法特色歷史演變 09-05 
[拔罐療法]拔火罐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09-01 
[足療]足部按摩越疼效果越好嗎? 08-31 
[刮痧療法][組圖]分部分區刮痧療法 06-17 
[臍療][圖文]痛經臍療方 03-02 
[推拿療法]小兒推拿的操作順序及補瀉原則 02-26 
[推拿療法][圖文]小兒推拿的常用手法有哪些 02-26 
[推拿療法][圖文]什么是小兒推拿? 02-26 
[足療][圖文]中醫足療視頻 0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