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譜勒效應

多普勒效應是指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種效應,它是由奧地利科學家丁. Doppler于1842年最先發現。當聲源由遠而近時聲調由粗變尖(即聲音的頻率增高,)當聲源由近而遠時,音調由尖變粗(即聲音頻率降低)。當聲源和接受體在連續的介質中,存在相對運動時,接受體所接收到的超聲頻率和聲源發出的頻率不同,兩者存在著頻率差(頻移)。
在臨床上,應用多普勒效應,近十年來迅速發展起超聲脈沖Doppler大批量,當聲源或反射界面移動時,所發射和散射超聲,故可認為是微小的聲源,當紅細胞流經心臟大血管時,從其表面散射的聲頻則發生改變,這種頻率偏移可以批示血流的方向和速度,如紅細胞朝向探頭時,根據Doppler原理,反射的聲頻則提高,如紅細胞離開探頭時,反射的聲頻則降低。
當通過心室腔、瓣膜口,或大血管的血流正常時,紅細胞平行移動,鄰近的紅細胞血流方向相同且速度相近,由這些移動的紅細胞所產生的Doppler頻率均為正值或均為負值,即具有相當一致的特性,“音調”平穩,稱之為層流。
相反,由于左右分流或瓣膜疾病致使心內血流受干擾時,則各個紅細胞的移動不平行,在受干擾的血流區,各個紅細胞以不同方向和不同速度移動,其所產生的Doppler頻移正負兼有,而且頻移波動范圍很大,出現頻譜較寬、音調粗糙,稱為湍流。
脈沖多普勒用于心臟研究,依賴頻譜顯示。由B型超聲取樣,用M型監視取樣容積的位置,以頻顯示脈沖Doppler信號。從頻譜上,可以估計取樣容積內血流的血液動力學的特征:
(1)血流方向:以確定分流、返流的方向。
(2)時相:由心電圖和M型超聲心動圖來確定取樣容積內血流運動的時相關系。
(3)血流性質:是層流還是湍流,正常心臟流通暢,為層流。當瓣膜病變狹窄或關閉不全的返流或心內分流則為湍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蜂療]蜂療發展史 09-29 
[針刺療法]中國古代針法特色歷史演變 09-05 
[拔罐療法]拔火罐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09-01 
[足療]足部按摩越疼效果越好嗎? 08-31 
[刮痧療法][組圖]分部分區刮痧療法 06-17 
[臍療][圖文]痛經臍療方 03-02 
[推拿療法]小兒推拿的操作順序及補瀉原則 02-26 
[推拿療法][圖文]小兒推拿的常用手法有哪些 02-26 
[推拿療法][圖文]什么是小兒推拿? 02-26 
[足療][圖文]中醫足療視頻 0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