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心動圖

1、概述
超聲心動圖(Echocardiography)是近30年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診斷方法。它利用雷邊掃描技術和聲波反射的性能,在熒光屏上顯示超聲通過心臟各層結構時發生的反射,借以觀察心臟與大血管的結構形態與搏動情況,了解房室收縮、舒張下瓣膜關閉開放活動規律,這為臨床診斷提供了具有重要價值的參考資料。由于它對診斷心臟疾病提供了直觀的、動態的、連續的觀察,對某些心臟疾病的準確性較高,且對病人是無損傷和無痛苦的,故是目前心臟疾病輔助診斷的重要手段。
2、超聲心動圖的種類
(1)M型超聲心動圖:主要觀察聲束所指一條線上界面的分布、反射的強弱及活動情況,而只能提供心臟的一維圖像,其顯示的心內結構與心臟部面不同,只能定點地反映心臟情況,是一種位置、時間曲線,不能觀察心內結構的空間方位。但掃描集中通過探查部位某一點,取樣點上信息量大,能在曲線上顯示出細微快速活動,對診斷具有重要意義。根據曲線圖上界面活動所經歷的距離和時間能準確計算其活動速度。M型曲線能與心電圖、心內壓力曲線、心尖與脈搏搏動圖以及Doppler等同步記錄,故可進行切面圖所不易進行的波形分析、血液動力學研究。由于M型曲線連續記錄時可顯現多個心動周期變化,較切面圖能更清晰、更方便地觀察舒縮兩期變化,觀察心壁與瓣膜的活動規律、計測心腔的縮短分數與射血分數。進行聲學造影時,M型曲線能顯示造影劑反射光點所形成的流線,故能準確地顯示造影起始時間、流線方向、血流速度等。所以M型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M型超聲探查一般要求患者平臥或左側臥,平靜呼吸,在胸骨左緣涂接觸劑(導電糊),探頭與胸壁垂直,如波型不清,略加轉動,從上而上,由內而外逐肋間進,以獲得滿意圖形,或探頭置于胸骨左緣3~4肋間二尖瓣后,探頭由內向外活動,此時圖形從心底部逐漸過渡到心尖。共分四個區,依次出現:
①心低波群(4區):顯示右室流出道、主動脈前后壁、主動脈瓣及左房。
②二尖瓣波群(3區):主動脈前壁演變為室間隔,主動脈后壁延續為二類瓣前葉,還顯示左室流出道,及房室環區。二尖瓣前葉呈雙峰形。
③心室波群(2區):可探到室間隔,左室后壁,其間有二尖瓣腱索條樣回聲。
④心尖波群(1區):左室內腔較小,左室后壁可見乳頭肌回聲。
(2)二維超聲心動圖:主要用扇形掃描儀,它能將心臟斷成許多平面,提供二維空間圖像,可形象地、直觀地了解心內結構的空間方位,圖形與心臟解剖相似,很易辨認理解,尤其對解剖異常,如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能直接顯示。可與M型并用,互相對照,提供更多信息。
扇形掃描,探查有各個聲學窗口,主要的有胸骨旁(左緣)窗口,劍突下窗口,胸骨上窩窗口和心尖部。
胸骨旁探查可得到;
①左室長軸切面圖。
②右室流入道長軸圖
③右室流出道長軸圖。
④右室、左室流入道長軸圖。
⑤左室二尖瓣水平短軸圖。
⑥左室乳頭肌水平短軸圖。
⑦左室心尖部短軸圖。
⑧左室流出道短軸圖。
⑨大動脈短軸切面圖。
⑩肺動脈分叉部短軸圖。
心尖部探查可得到:
①心尖部四腔圖。
②心尖部四腔心及主動脈短軸圖。
③左室右前斜位圖。
劍突下探查可得到;
①下腔靜脈長軸圖。
②劍下右室及左室流入道長軸圖。
③劍下左室長軸圖。
④劍下右室流出道長軸圖。
胸骨上窩探查可得到:
①主動脈長軸、右肺動脈短圖。
②主動脈短軸、右肺動脈短軸圖。
以上以左室長軸、左室二尖瓣短軸、四腔心、心底部大血管短軸、劍下右室流出道長軸及鎖骨上主動脈短軸、右肺動脈短軸最常用。
近二年來又出現超聲脈沖多普勒檢查及彩色超聲多普勒檢查,也是在M型和扇形掃描的基礎上取樣后,進行多普勒檢查,綜合各種檢查資料,可以給臨床提供更多信息和參數。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蜂療]蜂療發展史 09-29 
[針刺療法]中國古代針法特色歷史演變 09-05 
[拔罐療法]拔火罐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09-01 
[足療]足部按摩越疼效果越好嗎? 08-31 
[刮痧療法][組圖]分部分區刮痧療法 06-17 
[臍療][圖文]痛經臍療方 03-02 
[推拿療法]小兒推拿的操作順序及補瀉原則 02-26 
[推拿療法][圖文]小兒推拿的常用手法有哪些 02-26 
[推拿療法][圖文]什么是小兒推拿? 02-26 
[足療][圖文]中醫足療視頻 0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