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針療法補瀉的原則為虛證當補,實證當瀉;久病當補,新病當瀉;不盛不虛,平補平瀉。一般來講,輕刺激曰補,重刺激曰瀉。如因感冒引起的偏頭痛,屬實證,實則應瀉,即在局部痛處或兩太陽穴處用重刺激法點10秒后,抬手,再點10秒,即可止痛。若為陽虛頭痛,一方面可在局部用拇指指尖進退揉動9下,再以遠距離取穴,在手、足指(趾)端部或井穴處連點5下,間歇1秒后再點5下,這樣連續用補法點按,也可以止痛。虛則補之,實則瀉之,這是中醫的治療治則。若一時難辨虛實,尚可采取一個簡便方法,即在疼痛的發生部位施以強刺激數秒以瀉之;如果身體某處出現酸麻,可用輕刺激法輕點9下以補之。 (1)補法:隨患者呼氣真陽之氣下潛之時,用拇指指尖點2~3下,連點5次,稍歇1秒鐘,再依法連點9下為補。 (2)瀉法:隨患者吸氣真陽之氣上升之際,用拇指指尖點住穴位約10秒,抬手,再點10秒,連做6次為瀉;或隨患者吸氣,用拇指指尖連續揉動穴位12下,也稱為瀉。 (3)平補平瀉:用拇指指尖重點穴位后不動,待呼吸5次后抬手,再點5下,依法連續點按,稱為平補平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