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的營養價值
藥用價值
【炮制】除去雜質。洗凈,曬干,切碎用。
【來源】葫蘆科植物葫的干燥種子。立冬前后摘下果實,取出種子,曬干。[2]
【貯藏】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性味】酸、澀,溫。 甘,平。入肺、胃、腎經。
【功能主治】止瀉,引吐。用于熱痢,肺病,皮疹。 利水消腫:用于重癥水腫及腹水。利尿,消腫,散結。用于水腫,腹水,頸淋巴結結核。可用于輔助治療水腫腹脹、煩熱、口渴、黃疸、瘡毒以及腎炎、肝硬化腹水等癥。另有潤肌膚的優點,能抗病毒并防癌。
【用法用量】0.5~1兩。煎湯,絞汁,或煮食等。用于面目浮腫、大腹水腫等癥,常與豬苓、茯苓、澤瀉等藥同用。還可以治療晚期血吸蟲病形成腹水的病癥。[3]
【注意】據有的報道指出,葫蘆有毒,含葫蘆素B,某些變種的果肉有致瀉作用。
【禁忌人群】脾胃虛寒者,忌服食。
【附方】
⑴葫蘆汁:鮮葫蘆1個,搗爛,絞取汁液。每次用1小碗,加入適量蜂蜜調服。單用鮮葫蘆汁,可充分發揮其清熱利水或潤肺的功效。用于水腫、小便不利,濕熱黃疸,或肺燥咳嗽等。
⑵葫蘆蟲筍湯:葫蘆60g,切片,蟲筍30g,切段。加水煎湯服。葫蘆、蟲筍皆長于利水,二者合用,能明顯增強利尿行水作用。用于水腫小便不利較有效驗。葫蘆除了能盛藥,本身也可為藥。葫蘆味甘,性平滑無毒,其蔓、須、葉、花、子、殼均可入藥,醫治多種疾病。據古代醫書記載,葫蘆花味甘,性平,無毒,可做解毒之藥,對各種瘺瘡尤為有效。蔓、須藥性與花相同,可治麻瘡。葫蘆瓤及子,味苦,性寒,有毒,可治牙病,牙齦或腫或露,牙齒松動。又可治面目、四肢腫,小便不通,鼻塞,及一切癰疽惡瘡。尤以葫蘆殼的藥用價值最高,其味甘,性平,無毒,用于消熱解毒,潤肺利便。愈是陳年的葫蘆殼,療效愈高。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





